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留學在外如何把握交往距離?入鄉隨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3 09:41:16


張慧若慢慢做到了入鄉隨俗,找到了讓自己覺得舒服的交往距離。圖為張慧若(後排右四)和朋友在一起。
  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海外學子留學在外,如何把握和朋友、同學之間的交往距離?中國學生喜歡抱團,外國學生喜歡獨來獨往……事實是這樣的嗎?

  對交往距離認知不同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張惠若正在美國波莫納學院留學。她對交往距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對我來說,和中美朋友相處,交往距離有別。這個區別主要在於中國人對友誼的獨特性更看重一點。”她舉了一個例子,在國內,如果兩個人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就會經常約出去一起玩、一起學習,二人會把這段友誼看作比較特別的一種關係。相對而言,美國人不太重視這種友誼的獨特性。張惠若和美國朋友在一起吃飯時,隨時都可能再加入這個美國朋友的另一個朋友,即使張惠若和那個人完全不認識。而和她一起吃飯的美國朋友及後加入的美國朋友都對此不以為然。

  張惠若常常能感覺到國內外對朋友“獨特性”的理解並不相同,這種理解上的差異在一開始並不會影響到兩個人的友誼,但是隨著友誼的繼續,往往她認為和朋友的友誼超過了普通朋友,但對方有些行為會給她一種“我的朋友很多,你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這會讓她有些傷感。

  嚴馨佳在2012年去美國留學,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修了數學和環境經濟雙學位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繼續環境政策研究。談及和外國友人的交往距離時,她表示在美國這個移民國家里,人們來自五湖四海,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對交往距離的認識和隱私的認知非常不同。所以,和朋友的交往形式也就多種多樣。

  如何選擇看個人

  大多數情況下,國內外朋友之間的交往並沒有很大的區別。但是每個人認為的合適的交往距離都不一樣,要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來把握尺度。有人處事比較獨立,有人喜歡距離近些。

  雖然在出國前,嚴馨佳就聽說和外國人聊天時要避免談一些宗教、政治等敏感話題。但是由於她所就讀的大學和生活的城市比較開放,所以在這五年的留學生活中,她可以和朋友們暢所欲言,從個人生活到國家大事。在學校里,無論是學生還是教授,都會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儘管在彼此觀點衝突時,大家會“毫不留情”地激烈辯論,但還是會互相尊重。

  黃濛婷在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讀書。她發現,朋友不論國內國外,只要關係親密,都會聊私人話題。在她就讀的學校,有些教授也會請學生到家里吃飯。但黃濛婷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崇尚獨立,比起交朋友,她更注重自己的生活。所以她不太喜歡和外國學生一起喝酒、聚會、蹦迪,也不會和好朋友聊太多私人話題。

  入鄉隨俗有多難

  在意大利實習期間,作為公司中少數亞洲女性之一,嚴馨佳感受到了外國朋友和她相處時表現出的“不一樣”。一開始,朋友們認為東方女性大多比較保守,不願意有肢體接觸,所以不會對嚴馨佳行貼面禮。隨著大家交往的增多,嚴馨佳和朋友對交往距離的認識慢慢趨於默契,於是行貼面禮也變得自然。

  張惠若認為,她身邊大多數美國學生交朋友是為了有社交生活:聚會、喝酒和玩耍。但是中國留學生之間的交往則是為了彼此成為很親近的朋友。張惠若剛到美國與朋友交往時,這種差異令她不舒服。但理解並接受這種差異之後,她選擇和美國人交往時開啟他們的交往模式,和中國朋友交往時,還是維持自己原有的交往方式。“這樣可以讓自己處於一種比較輕鬆的交友狀態。”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