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留德學者:把科研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29 11:35:29


中國留德國訪問學者薛冰
  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眾多科研人員的努力奉獻。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國專心科研,一心報效祖國。比如在今年初因病去世的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教授,就是這樣的愛國學者。他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和高尚情操,不僅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也讓身處海外的中國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學子深有感觸。在德國作訪問學者的薛冰教授,就對此深有感受。

  國際在線報道,2013年入選洪堡學者的薛冰在德國波茨坦高等可持續研究所從事訪問與合作研究至今已經有四個年頭了。他說:“黃大年老師的身體力行,讓我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應當具備的家國情懷、價值擔當和人生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因此,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道路。而這條路,正是黃大年老師等前赴後繼的拼搏之路。”

  薛冰告訴記者,黃大年說過的一句話令他印象尤其深刻,那就是:“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在他看來,這個精神鞭策著所有海內外的科研人員不斷前行、踏實勤奮,努力攀登高峰。

  薛冰認為,“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黃大年從“海漂”到“海歸”,不僅僅是一個海歸個體命運的轉折,也是實現中國夢偉大時代進程的一個折射:“作為海歸、作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黃大年‘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歷史擔當精神,把科研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繫在一起,做國家新時期改革征程和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引領者。唯有如此,人生才能超越小我、成就大我。”

  同時還擔任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產業生態學科組組長的薛冰,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地關係與區域可持續發展。而除了進行科研工作之外,他還積極推動中德雙方在環境、經濟、能源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研究。他表示,身為在德訪問學者中的一員,為祖國服務一直是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近年來,在中國駐德使館支持下,我們通過德中環能中心、留德人才交流協會等各種途徑,匯聚優秀的在德留學人才,通過開展春輝計劃等,赴青海、寧夏、西藏等地開展學術活動對接,幫助國內科研機構開展與德國的對接、交流與合作。例如,在6月底和7月初,我們將與青海師範大學共同舉辦‘中德青藏高原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學術國際論壇’,共同關注青藏高原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提高青藏高原的環境管理水平。同時,利用這些平台引薦優秀的留德人才回國工作。”

  薛冰說,通過這些努力和具體實踐,真正學好黃大年精神、發揚黃大年精神、做到把科研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是自己和廣大留德學者的目標。所有人都會盡力在服務國家發展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並且發揮橋梁的作用,促進中德之間的交流和友誼。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