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加坡華人文化面臨傳承困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6 09:56:23


台下是阿姨與外甥女的朱愛芬(左)與陳泠孜,在台上成為一對明朝末代情侶周世顯與長平公主。
平社永久榮譽社長兼永久執行社務顧問陳木輝(左)在今年的《京劇經典折子戲》演出前,與反串花旦的任偉辰(中),還有任偉辰的母親合影。
  中評社香港10月26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傳統藝術被邊緣化的今天,很多肩負著文化傳承使命的新加坡本地華人團體,正日益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方言多而分散,加上傳統文化和語言的式微,使得這些團體面臨種種困境,例如無法籌到足夠演出經費、後繼無人、觀眾不斷流失等。在艱難的環境中,也有團體通過創新思維和創意手法,另辟蹊徑,勇敢突圍,只不過在成功突破眼前困境後,又面對新的挑戰。

  新加坡平社:找不到能扛擔子的接班人

  創立於1940年,已有76年歷史的新加坡平社,是當地著名的京劇團體,卻一再面對找不到接班人的困境。

  從1985年至2011年出任社長的陳木輝,對平社未來的發展憂心忡忡,坦言這個京劇社目前處在很不健康的狀態,前途堪憂。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領導這個團體的接班人,也越來越難籌到所需的演出與活動經費。

  他表示自己剛出任社長時籌款不難,平社當時還經常出國交流,甚至邀請中國著名京劇團到新加坡演出。但是原來那一套運作模式已不管用,今天也找不到人願意接下這沉重的擔子。

  陳木輝說,新加坡本地年輕一代受英文教育,沒有中華文化根底,很難吸引他們加入平社,倒是從新移民中還能吸引一些年輕社員,觀眾裡年輕的臉孔也以新移民為主。

  新藝劇坊:自掏腰包非長久之計

  在新加坡本地粵劇界活躍了60多年的朱敬芬,雖然在2008年與同樣熱愛粵劇的弟妹創立了新藝劇坊,還堅持每年呈獻一兩場演出,但鮮為人知的是,他們花時間、花精力、花心思籌備演出的當兒,還經常自掏腰包填補虧損。

  朱敬芬的女兒陳泠孜雖然具備條件在台上接過母親的棒子,成為新藝劇坊當家花旦,卻坦言自己這一代不可能像媽媽和阿姨那樣,年年貼錢搞演出。

  陳泠孜認為粵劇在新加坡本地面對太多挑戰。首先是新加坡華人有很多不同籍貫,廣東社群居少數,而在方言式微後,年輕一代根本聽不懂廣東話。再來是劇團演出機會少,演員要提升水平較難,號召力不夠就必須請外援,這一來就推高成本。

  另外,舞台租金,燈光、音響、布景等都不便宜。對製作質量要求得越高,成本也隨之增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