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僑批中看華僑重視教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5 10:08:59


菲律賓華僑黃開銌寄給漳州角美錦黃開物的僑批
印尼泗水寄到同安的僑批
  中評社香港2月15電/中國最早把教育帶到民間的是孔子。他誨人不倦、有教無類的精神影響至為深遠。

  福建僑報報道,華文教育在東南亞甚為流行。最初的學校是以義學與私塾的形式出現的,華人子弟誦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華校灌輸傳統倫理思想,使中華傳統文化在僑居國得以留存。如新加坡在19世紀四五十年代初期,福建人創辦了義學崇文閣(1849年)與萃英書院(1854年),為東南亞較早的華文學校,是保持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同時,海外華僑也積極捐資在家鄉興辦學校,為家鄉發展教育做貢獻。

  近代以來,閩南地區與菲律賓交往密切,經濟、文化和政治聯繫不斷。菲律賓華人往往讓其孩子在家鄉閩南的私塾教育或新式學校接受啟蒙教育,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之後再往菲經商。

  這是由在菲律賓華僑黃開銌寄給漳州角美錦黃開物的僑批。該僑批由著名的天一信局轉駁,郵戳為1921年10月。

  內信的全文如下:

  賢弟開物手足:茲付去銀貳元並錦宅學校特別捐項431元彬銀,三佰五拾玖元一角六。而其月捐之款容候銀水稍降時即匯去,內順夾批二紙並諸捐人名二紙。餘無別意,此述 兼候

安!

兄開銌 民國十年九月三日 書

  菲律賓華僑黃開物,同安錦宅村人(即今漳州角美錦宅村),乃同盟會會員,出生於1878年。他青年時代出洋到菲律賓,參與普智閱書報社的活動,曾為同盟會在菲律賓的機關報—《公理報》撰稿,與其兄弟侄兒在馬尼拉經營恒美布莊,上世紀20年代在家鄉主持興辦錦宅華僑公立小學校,來往於馬尼拉與閩南之間。

  錦宅學校全名為“錦宅華僑公立小學校”,是菲律賓華僑黃開物發起興辦的,由其族親在馬尼拉組成校董會籌集辦學經費。信中提到給錦宅學校的特別捐項431元就是由“錦宅華僑公立小學校”旅菲校董會籌集的款項,是海外華僑重視教育的實例。

  華僑社團、華文教育、華文報刊是海外華僑社會的三大支柱。華僑在海外運用各種社會力量,創辦了許多的華文學校,努力發展華文教育,弘揚中華文化。在東南亞,華僑主要聚居地均有華文學校的分布,華僑為了興辦華僑學校想盡辦法。早期的華文學校往往聘請國內的老師前往授課,教材從中國國內採購。後來,隨著,華文教育的發展,海外的華文學校開始自行編排出版適合自身的教材,並在海外華僑中吸收本地教師,組成教師團隊。

  上圖為一封印尼泗水寄到同安的僑批,批封使用的是印尼泗水華僑小學的批封,內信使用印尼泗水華僑小學的便用箋。寄批人莊信群任職於該校,定期通過僑批寄生活費給其在家鄉生活的母親,從一個側面反映華文教育在印尼的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