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尼日利亞僑領:我們和非洲彼此需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4 09:41:41


  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在非洲最大的經濟體尼日利亞,有著名的華人“四大家族”,當頭的是尼日利亞董氏集團主席董瑞萼。他還是西非華聯總會會長、西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

  中國僑網報道,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到非洲“掘金”。董瑞萼相信,中國製造業走出去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因為我們和非洲彼此需要”。

  “有得做”

  董瑞萼出生於1949年,那是中國改天換地的一年。他隨家人由上海前往香港,在那裡長大。1975年,他從美國夏威夷大學畢業。夏威夷10多年的生活,給他留下了終生的印記——他至今酷愛潛水,還特別喜歡不戴氧氣筒下水打魚。1976年,他應家族的召喚,來到尼日利亞。

  董氏家族以搪瓷生意起家。據董瑞萼介紹,世界上最大的搪瓷市場在非洲,非洲最大的搪瓷市場在尼日利亞。一開始,他們在香港做搪瓷生產和出口,但海運費用居高不下,且尼日利亞是英屬殖民地,英國人壟斷著搪瓷進出口市場。於是董氏家族決定直接在尼日利亞設廠。

  董瑞萼的堂伯父董之英最早來到尼日利亞。他於1959年創辦了該國第一家搪瓷廠,成為第一位在尼日利亞私人投資的中國人。60年代,董瑞萼的父親、香港著名愛國實業家董紀勛也來尼日利亞辦了工廠。

  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如今的董氏集團從生產搪瓷發展成擁有鋼鐵、陶瓷、塑料、木材等多個工廠的大型家族企業。此外,集團還在拉各斯擁有一家五星級酒店。因為管理有方,董瑞萼接過了父親的衣鉢,成為董氏集團的掌門人。

  尼日利亞有將近1.8億人,市場比較大,並且對一些行業採取雙重保護性政策:一方面對進口商品徵收很高的關稅,另一方面採取匯率保護。“所以我們在尼日利亞開工廠有得做。很多產業,在中國國內競爭激烈得要命,而在這裡競爭雖然偶爾會比較激烈,但時間通常都比較短,壓力不大。”董瑞萼說。

  “有得做”是他掛在口頭的三個字。在他的眼里,尼日利亞這片未開發的處女地,到處充滿了商機,就看能否把握住當地民眾的需求和市場的脈搏,也即“感受市場的溫度”。他舉例說,香港過去做生產成衣等加工製造業,從80年代開始就不行了,但現在在非洲還是“有得做”。

  在董瑞萼看來,危機是危險,也是機會。最近尼日利亞貨幣奈拉貶值,而且可能還要維持一段時間,但這也意味著,工人的工資相對降低了,成本減少了。

  董瑞萼重視技術改造。他與中國的企業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在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從國內引進了西非第一條冷軋鋼廠,並成功吸收了美國和德國等國家的先進技術,投產後取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目前,他的很多生產線都實現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生產,只有在瓷磚等包裝和運輸等環節才使用較多的勞動力。“整條生產線都沒有什麼人。”他不無自豪地說。

  “中國裔非洲人”

  董瑞萼沒有加入尼日利亞國籍,但很在意融入當地社會。

  “我們是尼日利亞的本土企業,在這裡註冊,在這裡生產經營。”他說,“尼日利亞人已經接受我們是他們的一分子。我們的華人身份沒法改,但他們說我們是‘尼日利亞的華人’,是‘中國裔非洲人’。”

  目前,董氏集團總共雇用了1.5萬多名當地工人,這還不算經銷商和帶動的物流等行業。

  “尼日利亞這麼多年輕人,就業怎麼搞?以後的生活怎麼搞?如果處理不好,就怕有革命出來。”談到年輕而躁動的尼日利亞董瑞萼不無擔心,“我們做實業就是要創造就業機會,使用大量工人。”

  作為一名有著香港背景的商人,董瑞萼近些年與中國企業越走越近。

  2004年,西非13國華人華僑成立了西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2009年1月,董瑞萼在第二屆大會上被推選為會長。2010年12月,西非華人華僑聯合會暨尼國華人華僑聯合會成立,董瑞萼當選為會長。

  作為尼日利亞乃至西非最大的僑領,董瑞萼到國內參加了國慶60周年閱兵觀禮和焰火晚會等活動,也接待了來自國內的多個代表團。對在尼日利亞遇到困難的僑胞和國內發生的自然災害,他都積極參與救助。

  在他看來,西非有3億人口,發展前景非常廣闊,農業、石油化工、旅遊等產業都有商機。做西非與中國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西非華僑華人的責任。

  非洲市場的“正確打開方式”

  作為一名對國際市場大環境保持著敏感的商人,董瑞萼十分關注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

  “對我們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是長久性的。過去的絲綢之路主要是貿易,現在我們要考慮在當地生產。”他說。

  他舉例說,中國國家領導人2016年到西非的科特迪瓦訪問時,該國總統並沒有要援助,而是提了個要求,希望中國可以幫助他們設廠加工可可豆和腰果這兩樣農副產品。而在目前,這兩樣原材料都是直接出口,附加值大大降低。

  董瑞萼認為,中國企業走出來,一定要注意可持續發展,帶來技術,融入當地社會。有了這樣的深度合作平台,中國可以派遣管理人員和勞工來這些國家工作,制定與推廣行業標準,推動中國的零配件源源不斷地出口,達成雙贏。

  “很多國家對中國人有些提防,害怕我們把他們的社區搞亂了。我們要學會尊重當地人,要入鄉隨俗。”董瑞萼提醒,西非一些國家是法屬國家,工會和勞工保障門檻很高;尼日利亞水資源和電力等能源都比較短缺。這些成本,跟投資者的預期可能不一樣,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而不能急功近利,只想著做兩票就走。

  “在非洲,大環境要靠適應,小環境要靠創造。”他說。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