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芬蘭這位首席科學家是杭州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11 11:25:34


陳育偉和駐芬蘭大使館教育參贊高宇航及到芬蘭訪學的浙江科技學院徐興教授合影。
  中評社香港4月11日電/“習主席訪問芬蘭,真的很激動,也讓我的使命感倍增!”4月4日,央視播出了對華人科學家陳育偉的採訪。芬蘭當地時間4月5日下午,陳育偉還作為學界代表與習主席合影留念。

  錢江晚報報道,4月6日,錢江晚報接到讀者林女士的報料,她激動地說,這個華人科學家她認識的,是個土生土長的杭州人,超級厲害的。錢江晚報記者通過林女士輾轉打聽到了陳育偉的聯繫方式。4月7日上午,在芬蘭赫爾辛基的陳育偉向錢江晚報記者介紹了他在芬蘭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在芬蘭地球空間研究所

  做首席科學家

  翻看他的履歷,真的是學霸。

  陳育偉,75後,當年學軍中學畢業後在浙江大學攻讀電子工程專業,2002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就讀博士,師從王建宇研究員和胡以華教授。之後,陳育偉到芬蘭地球空間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師從陳銳志教授,現在是芬蘭地球空間研究所遙感電子學方向的首席科學家。

  陳育偉曾設計了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激光高度計的核心部件激光回波探測器、世界上第一台基於超連續譜激光器的2通道超光譜激光雷達、世界上第一台8通道全波形采集功能的超光譜激光雷達等等;在2010年的美國導航學會和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聯合舉辦的位置定位與導航年會中,獲得了最佳論文獎,這也是這一獎項的首位中國籍獲獎者。

  用簡單的話來說,他的工作,就是用儀器來觀測地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科學家是一個嚴肅、沉默的形象,陳育偉則很開朗、健談。

  陳育偉所在的芬蘭地球空間研究所,是最早和中國開展合作的芬蘭研究所之一。

  “研究所裡有120多位同事,目前華人有10位左右。我在這邊的12年裡,前後有近20個華人在這個研究所工作。”他說,芬蘭今年是北極理事會主席國,作為一名科學家,期望習主席的這次訪問能夠促進兩國在北極事務上的合作。

  研究工作非常忙碌,“從板級設計到調試,整機系統設計,外場實驗,數據分析和處理,到最後科學問題的提煉和論文的撰寫都要自己完成。”陳育偉說。

  他和國內的科學界也有很多交流。陳育偉是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的客座研究員,也是山東科技大學的名譽教授。“比如芬蘭研究所和中科院光電研究院有聯合實驗室,我們每年都會做定期的交流和互訪。今年夏天就會有兩批光電院的科學家到芬蘭訪問,我組裡也有一些國內來訪學和聯合培養的學生。”

  他說,芬蘭的科學界對中國科學家的印象很不錯,“中國科學家很勤奮”。

  小學初中上的都不是名校

  卻一路狂奔到浙大中科院

  陳育偉的成長經歷,在很多人看來,充滿著各種“非典型”。

  他成長在拱宸橋畔,從小讀的是家門口的小學和初中——人民小學、拱宸中學,都不是現在家長心目中追逐的“名校”。

  “我遇到了很好的老師。我初中三年的語文老師是黃燕明(後來成為江南實驗學校校長),上課非常生動。他上課時講過的‘吾日三省吾身’,我至今記憶猶新。我的英語老師洪春華當年剛師範畢業,給我們每人起英文名字、排演小話劇。儘管我的英語成績不是特別好,但一直很喜歡。”

  父母對他的教育是放養式的,從小到大沒有補習班,也很寬容。在這樣一個寬鬆的環境中,他的小學初中幾乎毫無壓力。“那會就有華杯賽,但我也沒學過奧數。在小學初中成績是前面幾名,但和重點學校的學霸不一樣。後來考上學軍中學,剛開始的成績也是排在後面的。不過,我一直挺有自信。”他說,自己屬於後勁足的,越讀越輕鬆,後來一路到浙大、中科院……

  在他看來,父母對他最大的影響,是言傳身教。他說,父母都是工人,文化程度不高,父親小學畢業後,因為家庭原因沒有繼續讀書,但一直在自學。“從我記事開始,父親經常和我共用一張桌子,我寫作業,他畫圖紙或者自學。記得我小學五六年級時,父親考出高級技工證書,他當時讀夜校,所有科目的成績都是95分以上。”父親的酷愛讀書也影響了他,他從小愛閱讀,《十萬個為什麼》、《上下五千年》都被他翻爛了。他喜歡地理,一年級時去舅舅家看到一本五六年級的地圖册,非常喜歡,翻來覆去地看,後來,父親給他買了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每個國家他都爛熟於心。直到現在,他還保留著每天閱讀的習慣,在回國做學術交流的間隙,除了回老家杭州,陳育偉的一個很大任務是買書。有一年回芬蘭,他托運了20公斤的書。“我媽媽性格開朗,也影響了我。我很喜歡交朋友,在芬蘭也有很多朋友。”

  陳育偉說,回頭看自己的成長經歷,他覺得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興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有科目中,我最喜歡、學得最好的是地理和物理。我現在的工作,就是結合了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不會覺得很辛苦。”

  念念不忘家鄉菜的味道

  自己做杭州醬肉包肉粽

  雖然芬蘭和杭州相隔遙遠,有9小時的飛行距離,陳育偉還是時刻關注家鄉的變化。

  “杭州這幾年的發展非常快,不光是硬件,文明素質也很讓人驕傲。”

  在芬蘭的生活很簡單,除了工作和全家旅行,他的很大一個興趣是“美食”。

  他笑稱自己是“不務正業”的科學家,午餐時間會和同事在研究所做當地的點心。在芬蘭蘑菇季到來時,他會呼朋喚友一起采美味的蘑菇,研究哪種牛腱子肉做鹵牛肉最美味,用科學家的嚴謹和細致來研究各級別火腿的色香味。

  在芬蘭十多年,最讓他念念不忘的,是杭州菜的味道。為了在異國他鄉也能滿足“挑剔”的“杭州味蕾”,他把自己培養成了“科學家中的廚子、廚子中的科學家”。在準備來芬蘭前,他就向廚藝高超的老媽學習。

  為了解饞,他在芬蘭做杭州醬肉、包肉粽,用芬蘭的食材做杭州菜。

  “芬蘭的肉非常不錯,做醬肉味道很好!”杭州範的醬肉一年通常要做30斤,分享給在芬蘭的杭州人。去年做的醬肉,這幾天剛剛晾好收起來。有一年冬天,他做了醬肉掛在陽台上晾曬,結果被投訴:“請不要把動物屍骸掛在窗戶上……”

  他做的片兒川讓在芬蘭的老鄉們感動掉淚。“我在亞洲超市裡買冬笋、雪菜,燒起來,就是杭州的那個味道。”除了給家人、朋友做飯,芬蘭的同事也嘗過他的中國料理。用自制醬料腌制北京烤鴨,用杭州熏魚的方法做炸魚,芬蘭友人吃了後激動地來握手點贊。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