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千人計劃”入選看海歸成功3要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3 09:35:22


每天在實驗室與各種機械打交道是張灝野的日常工作。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為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計劃。那麼,在國家政策支持的背後,海外高層次人才是如何拼搏的?

  拼搏:比“1萬小時”付出更多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成功離不開淚水與汗水交相揮灑。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便要付出超過常人的努力。可能不少人只看到了海外高層次人才成功的一面,卻無法想象他們曾經的艱辛。其實,每個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都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1萬小時定律’是我成功的秘訣。”柳超說。“1萬小時定律”出自美國作家格拉德威爾《異類》一書。意思是說,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付出1萬小時的訓練。 

  柳超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取得計算機博士學位。回國後自主創業,現任天眼查首席執行官。“‘業精於勤而荒於嬉’。‘1萬小時定律’對我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從一個新手到專家要經過1萬個小時的學習工作,我在工作上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柳超說,“我在美國讀書時,每天上午10點鐘起床,拿著課本、論文,帶著三明治到圖書館學習。一直學到凌晨3點圖書館閉館,每天都是如此。”筆者採訪柳超時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此前他剛剛結束了一個會議。在採訪過程中,柳超觀點嚴謹客觀,顯露出親和幽默的風格,是一位很接地氣的CEO。

  樓英明是能力天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也是“千人計劃”專家。他曾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讀書,畢業後在矽穀工作。樓英明求學時橫跨基礎科學和工程學兩大領域的科研優勢在矽穀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樓英明說:“在矽穀工作的人水平都比較高,他們對待工作勤奮、熱愛。想要做得比其他人好,付出的努力就得更多。我日常的生活除了睡覺、運動就是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時間是‘996’,即早上9點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除了正常的工作時間之外,樓英明在矽穀工作時,還經常在下班後,甚至半夜被人從家裡叫到公司開會。

  堅持:遇到挫折不放棄

  成功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奔向光明的同時往往也會經歷黑暗。只有堅持下去才能走進光明。

  張灝野曾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由“強軍計劃”引入國內開始做科學研究。他目前研究的是實驗裝備的調整、物理模型的二次設計、北斗導航芯片信號以及墨烯力學傳感器信號處理。“我們在處理GPS短波信號的物理驗證。當信號中斷時,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經過了近4個月的努力才測試出一個波段。” 張灝野說。

  梁安輝是“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曾在日本大阪大學電子信息系從事博士後研究。“上世紀80年代末,我剛剛畢業做大學老師,一個月的工資只有200元人民幣左右。出於對科學的熱愛,我用自己的工資去做研究,經濟十分拮據。但即使是在那麼大的經濟壓力下,我仍然堅持追逐自己的夢想,堅信自己能幹出一番事業。”梁安輝說。

  信心:以國家政策支持做後盾

  國家政策的支持是創業者堅強的後盾。無論是給予資金支持還是簡化相關程序,都會給創業者極大的信心。

  樓英明說:“當你與他人溝通合作時,你說自己在國外多優秀,別人可能不以為然。但是你說自己入選了“千人計劃”,別人就會有一個概念,會認可你的成績,也更容易獲得信任。”柳超對此也深有體會。在他看來,能夠入選“千人計劃”是獲得了國家的認可,證明了自己是有真才實學的。這也使他在與其他人進行商業合作時節省了不少精力,免去了自我介紹等中間驗證的時間。

  除此之外,柳超認為國家在資金方面也給了他巨大的支持。“除了國家給予我的資金支持以外,入選‘千人計劃’本身就能幫助我吸引投資者,從而為我帶來創業的便利。”柳超說。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