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在印尼“玩轉”中國音樂的“父女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08 11:03:53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有這麼一位父親,不僅自己放棄在中國穩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而且還先後動員3個女兒也放棄了理想工作,來到印尼從事中國民族器樂的教學,傳播中國民樂,成為印尼社會了解、學習中國民樂的一扇窗口。他就是印尼雅加達弘華音樂學校校長吳章義。

  中國僑網報道,7日中午,當記者來到位於雅加達北區VOC大廈的弘華音樂學校採訪時,吳章義正在大廈外草坪上指揮該校樂隊緊張排練中。因午時天氣悶出的一頭汗水,斷斷續續滴落在他上身那件淺黃色的唐裝上。 

  醉心民樂傳播“父女幫”下南洋

  1957年出生的吳章義,畢業於福建省福清藝術學校,後到福建省藝術學校主修二胡和笛子專業。因為對中國民樂的痴心,1988年至1994年在日本留學期間,他便組織樂隊走遍日本各大城市,為眾多日本民眾演奏中國民樂,所到之處皆大受歡迎。

  回國後,吳章義加盟福建省閩劇團並活躍在戲曲舞台上。1999年與同樣學習音樂的女兒合作獲得福建省首屆家庭器樂比賽銀獎。

  2006年,在與幾位福建福清籍印尼華人聊天中,吳章義了解到華人眾多的印尼,因為被人為禁絕中文幾十年,完全接觸不到中國的民族音樂。

  “到印尼傳播中國民族器樂!”2007年,吳章義捨棄了穩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來到雅加達,創辦了弘華音樂學校。

  同時,他還“軟硬兼施”動員剛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一年、在北京有穩定工作的三女兒吳嫻嫻一同前來,組成了中國民族器樂培訓的“父女檔”。

  與三女兒“扎根”印尼後,吳章義又於2012年、2013年先後動員分別在福建省越劇團樂隊和中學當音樂老師的大女兒和二女兒也來到雅加達,成為印尼華人樂壇傳為美談的“父女幫”。

  歷經艱難名揚千島

  歷盡波折從中國帶來各種民族樂器,吳章義的“文化使者”的豐滿理想從踏上印尼土地的那一刻起便飽嘗了現實的“骨感”。“學校剛開辦頭三個月,只招到了2名學生”,回想起那段經歷,吳章義直呼真的是“很難”。

  好在“輕舟終過萬重山”。辦學10年,弘華音樂學校已培訓中國民族器樂學生上千人,現有在學學生70多人,其中有五六歲的孩童,也有80多歲的老人,他們在該校學習二胡、笛子、古箏、揚琴、嗩呐、大鼓等的演奏。

  2010年8月,該校成立三周年之際,在雅加達藝術宮舉辦了“龍騰虎躍”大型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反響熱烈;2011年1月,代表印尼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華人藝術節,選送的11名選手在中國民族器樂比賽中,獲3金6銀2銅的佳績,轟動了印尼樂壇,也使印尼華人的民族音樂首次登上世界舞台;2012年8月,再次代表印尼參加在台北舉行的華人藝術節,獲1金2銀3銅3優秀獎的好成績;2012年在廣西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上,吳章義率領17名成員組成的樂團,表演了兩首印尼歌曲《印尼之寶》和《你好,萬隆》,受到中國和東盟觀眾的歡迎和好評,獲得優秀教學成果獎。

  如今身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考級委員會印尼分會會長的吳章義,正在做融合中國和印尼民族器樂的嘗試。他說,音樂是無國界的,中國幾千年來有眾多名曲傳世,而印尼的不少優秀音樂作品也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用兩國民族樂器合奏兩國優秀曲目,效果很好。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