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馬華社保留古稱 欲當“一帶一路”橋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4 10:22:54


台山會館與採訪團合影
  中評社香港5月14日電/大門口上方繁體字的牌匾、門口兩邊的楹聯、屋內兩排整齊的明式酸枝椅、角落里的大鼓和獅子頭、橱窗里的粵劇行頭……走進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雪隆岡州會館,處處都透著古意的中國文化。而同樣的情形,記者在相隔不遠的雪隆台山會館一樣也看到。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南方沿海人口大規模移居東南亞,馬來西亞是其中一地。背井離鄉的華人,為了團結互助、自救自衛和聯絡感情,或以血緣宗親,或以地緣同鄉,或以業緣同行為紐帶,自發建立起各式華人社團。岡州會館和台山會館就是其中兩個同鄉會。

  馬來西亞華人行業社團總會名譽會長拿督劉磐石告訴記者,馬來西亞華人700萬左右,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華人社團8000多個。“‘一帶一路’建設,馬來西亞華人社團大有可為,可以做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間各層次交流的中介、橋梁和平台”。

  源遠流長 “這個會館用的地名是古稱”

  在馬來西亞友人的帶領下,羊城晚報走進“一帶一路”海外全媒體行採訪團隊,來到位於吉隆坡半山芭鬧區的古路律,找到一棟4層半高的樓。友人指著一塊寫有“岡州會館”的牌匾告訴記者,這裡上去就是江門新會人在雪蘭莪吉隆坡的同鄉會館所在。

  原來,新會的舊名叫“岡州”。雖然“岡州”這個稱謂在現代中國地圖是找不到的,但是,海外許多地方的新會同鄉組織團體,仍叫“岡州會館”。劉磐石告訴記者,在馬來西亞就有十多個岡州會館,位於吉隆坡的雪隆岡州會館是其中之一。

  “我們這個會館成立於1952年,到今年已經整整65年了,但在全世界岡州會館中算是比較年輕的。”劉磐石告訴記者,不論在新加坡、三藩市還是馬來西亞,岡州這個名字,五邑華人華僑聽來覺得很親切,所以沿用了這個名字。

  而在雪隆岡州會館成立三年後,還成立了馬來西亞古岡州六邑聯合會,依舊沿用舊時的地理劃分,把赤溪與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並列為六邑。劉磐石告訴記者:“古岡州六邑聯合會到今年也52年了,屬下有六邑鄉親組成的28個社團。”

  拿督陳龍飛擔任雪隆台山會館署理會長,就是古岡州六邑聯合會成員之一。“是一幫愛家鄉、飲水思源的鄉賢前輩成立的,他們把它做大做強,在吉隆坡中心區擁有獨立的一棟物業,讓我們這些後輩如今仍可聚在一起唱歌、寫大字、打太極”。

  這些保留古稱的同鄉會館,表達的正是海外鄉親不忘根的情懷。2015年,在江門市有關部門的牽線搭橋下,為了更方便中國與馬拉西亞的江門各同鄉會聯絡,馬來西亞全國各地42個“江門同鄉”會館聯合起來,成立“馬來西亞江門同鄉總會”。

  “江門同鄉在馬來西亞立足超過百年,但因各地會館都採用不一樣的名字。”馬來西亞江門同鄉聯合總會會長拿督黃小娟告訴記者,中國在近十年已把同鄉都統一在“江門五邑”的名下,包括新會、台山、開平、恩平和鶴山,所以成立這個總會。

  慎終追遠 “揣了一把家鄉的土回大馬”

  拿督黃小娟的父親拿督黃國,出生在江門台山台城南坑村,上個世紀50年代到沙巴落地生根。黃小娟記得,改革開放後不久,父親黃國就回鄉探親,那時候交通比較困難,不過每年都堅持回去幾次,他每次回去很激動,回來很開心,父親對家鄉情結非常深厚。

  “2000年過後,我隨我爸爸回鄉,下飛機後坐幾個小時車就可以達到台山了。”黃小娟說,20年間變化非常大,父親剛回去時台山比較落後,但我回去時交通已經比較發達了。“日新月異,一日千里”。

  劉磐石也有同樣的感受。他上世紀80年代就經常都回去鄉下探親,交通各方面都不方便,到了上世紀90年代開始改觀了。“時常聽鄉親講口號‘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過了兩三年口號升級為‘一年一大變’。每次回去,都發現新的道路、新的橋梁,建設速度非常快”。

  “不管是江門還是新會,我感覺今非昔比,在交通、樓房、文化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進展。”劉磐石說,反而馬來西亞的步伐慢了一點,中國真的是步伐太快了。“作為海外鄉親,看到祖國和家鄉發展非常快,感覺驚嘆也自豪”。

  陳龍飛從小接受的是英文教育,中文會說不會看。2011年,他與家人第一次回到江門台山鄉下,時隔6年想來都特別激動。

  “記得2011年,第一屆台山籍鄉親代表懇親大會舉行,讓我有機會隨雪隆台山會館回故鄉台山”。第一次回台山,陳龍飛唯一的線索,就是祖父與家鄉鄉親的通信。他讓自己懂中文的大女兒,通過檢索找到他們故鄉所在村子。陳龍飛帶著家里人,走到村子里,看到一些老房子的門,跟他小時候在馬來西亞住家的門一模一樣,心里就認定是這裡。

  “那種感覺很不同,眼淚都會流下來。”陳龍飛臨別前,偷偷地揣了當地一把土和一把米,放在自己貼身的口袋里,帶回了馬來西亞。“爸爸媽媽在世時經常講,要我們記住籍貫,要飲水思源,要尊重長輩,慎終追遠的文化已留在我們血液里”。

  不辱使命

  “做‘一帶一路’的橋梁”

  劉磐石對馬來西亞當地華人社團頗有研究。“光廣東籍鄉親,就有潮州人、客家人、廣府人等分別,加上各種姓氏宗親社團,吉隆坡就有超過3000個華人社團,而整個馬來西亞華人社團超過8000個。”

  “可以說,我們華人社團,一方面是不間斷為同鄉謀福利,另一方面就是加強與家鄉的聯繫,組團回鄉探親,觀光旅遊,參加家鄉的慶典活動和經貿考察活動,為馬來西亞與家鄉的經貿活動架起了一座橋梁。”拿督劉磐石已經在華人社團服務了超過30年。

  婆羅洲太平洋(控股)集團行政總裁陳兆良,曾擔任過沙巴州江門四邑聯合會負責人。他告訴羊城晚報記者,20來年前,他就開始帶沙巴州的江門籍華社鄉親回鄉考察,一方面是尋根,另一方面則是希望架起一座合作的橋梁。

  而具體到“一帶一路”倡議,劉磐石認為馬來西亞華人社團非常注重這個倡議。“我們很多華人社團,都在關注‘一帶一路’,同時舉辦有關的講解會、說明會,讓馬來西亞華人更進一步了解‘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更好地抓住‘一帶一路’商機。”

  黃小娟舉例道,馬來西亞江門同鄉聯合總會,包括42個屬會,分布在全馬來西亞。“我們會員有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投資,假如中國大陸商人來這投資,社團可以給予一個平台,介紹每一個屬會的主席,然後再細化對接、交流。華社在一帶一路可起橋梁作用”。

  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方長平研究指出,華僑華人社團也在文化領域扮演著傳播中華文化、促進民族文化往來的關鍵角色。每逢中國的傳統節日,東南亞的華僑華人社團都會組織舉辦舞獅、唱戲等中國傳統文化活動。

  他還注意到,華僑華人社團還開展宗族祭祀活動,創辦中華文化主題活動,這大大加深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許多具有中國元素的傳統習俗已然融入到東南亞國家之中,例如春節已經成為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法定假日。(來源:金羊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