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華人海外就業:異鄉打拼的苦辣酸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8 09:46:58


資料圖片:圖為新加坡唐人街。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近日,據《新西蘭先驅報》中文網報道,新西蘭商業、創新和就業部發布的一份名為《定居新西蘭:移民經歷感想》的調查報告顯示,在新西蘭,超過一半的中國移民存在求職困難。對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就業是他們在異鄉站穩腳跟、謀得發展的第一步。他們的就業問題,也一直牽動著各界關注的目光。

  海外就業遇挑戰

 “據統計,目前分布在海外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大約有6000萬。”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偉濃告訴本報,“華人在海外的就業問題非常複雜,不同地區差異很大。”

  “現在,在美國找工作確實不太容易。”在美國俄亥俄州從事財會工作的華人安心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坦言。她說,“對未取得‘美國身份’的外來人員,很多大公司已經設置了嚴格的准入規定。”據安心了解,2016年美國僅發放了8.5萬個H1B工作簽證名額,中簽率不足50%,競爭非常激烈。

  根據原菲律賓華教中心交流部主任、國僑辦外派教師張傑的介紹,東南亞地區的華人相對來說就業壓力較小。“這裡華人的經濟地位較高,當地的華企更願意雇傭華人,會中文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張傑補充說。

  對此,高偉濃分析說,受經濟發展水平、當地華人數量、地緣文化親疏等因素的影響,華僑華人的海外就業狀況呈現出明顯的地區差異。但總體來看,他們在海外就業市場上也面臨著共同的挑戰。

  文化融合成難題

  “‘老僑’已經基本融入了當地主流社會,積累了一定的人脈。這對找工作幫助很大。”旅美30年的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認為,這恰恰是年輕一代的“新僑”所缺乏的重要資源。老僑與新僑是按移民時間劃分的。“一般把改革開放後從中國移民到海外的人稱為‘新華僑華人’。”高偉濃介紹說。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國際人才藍皮書》稱,“海外華僑華人的整體專業形象正在轉變。”早期移居海外的“老僑”主要靠“三把刀”——菜刀、剃頭刀、泥水刀謀生,意指華人移民最擅長的餐館、理髮和建築這三種職業。

  而“新僑”大部分接受過高等教育,“三師”——律師、醫師、工程師成為他們新的職業追求。

  新變化帶來新挑戰。年輕一代的“新華僑華人”在就業市場上面臨更大的挑戰,他們需要打破文化隔閡,融入當地社會。

  操著一口流利法語、就讀於法國諾歐商學院的華人姑娘楊柳月尚未畢業,就已經早早獲得了巴黎一家投行的青睞。談起自己的求職經歷,楊柳月認為,克服語言障礙非常重要。“在法國求職的華人,有時候會給人留下比較保守、不愛講話的刻板印象,實際上是因為語言不過關。”她說,“熟練使用當地語言是彌合文化差異的重要前提,否則是不可能在職場上游刃有餘的。”

  “人際交往能力太重要了。”談起自己的日常工作,安心也深有感觸。當地一家企業的面試官曾告訴她,能夠快速融入工作團隊是雇員最重要的資質。“公司最看重的是你的交流能力和處事情商,與當地人相比,華人在這方面可能會差一些。”安心如是說。

  蔡文耀告訴本報,在他看來,一些華人更喜歡和“自己人”,也就是當地的華人社區打交道,卻忽略了與其他族裔之間的文化融合。“促進交流、擴大人脈才更有利於就業。”蔡文耀說。

  打鐵還需自身硬

  “人需要具備適應社會的能力。”談起自己對同齡人的建議,楊柳月坦率地說。“年輕一代的海外華人受雙重文化的熏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工作勤懇努力,是有一定求職優勢的。”她認為,在學好語言的前提下,要主動適應新環境;同時也要與當地同事及朋友多聯繫,多相處,使他們逐漸了解並尊重中華文化。“雙向的文化溝通非常重要。”楊柳月補充說。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提高個人能力,完善綜合素質是求職路上的第一步。

  “海外華僑華人有守望相助的傳統。”高偉濃說。華僑華人加強感情聯絡,彼此分享就業經驗,也是促進華人海外就業的有效途徑。對此,楊柳月認為,可以成立更多的海外行業協會,為同一專業領域的華人提供交流和溝通的平台。

  “來自華人社會的幫助是必要的,但對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融入當地主流社會更加重要。”蔡文耀建議華僑華人,“要多與自己的鄰居、當地朋友及同事交流感情,建立友誼,才會獲得更有效的幫助。”

  對此,安心告訴本報,“在國外找工作需要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現在歐美地區比較流行通過社交網絡來找工作,基本上大家都在用。”在求職類社交網站上註冊賬號後,需要主動聯繫意向公司的職員,介紹自己的優勢,以獲得推薦名額。“在國外找工作,更需要毛遂自薦的勇氣和流暢溝通的能力。”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