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曾繁興:毛里求斯的華人部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09 11:33:51


曾繁興接受羊城晚報專訪
  中評社香港8月9日電/八月初廣州市天河北的一間書店里,一場名為《行動中的價值觀:中國文化在多元環境中的作用》的講座上,79歲的主講人曾繁興,身份是毛里求斯前文化與藝術部長。

  而一天前,他來到羊城晚報社接受專訪,與副總編輯孫愛群用客家話把手言歡,此時的身份是客家華人。

  “非洲客家人”、“毛里求斯的華人部長”、“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都是曾繁興的“標簽”,他曾說:從毛里求斯到中國,我用了一生的時間。而他在與海外影響最大的中國晚報——羊城晚報的記者碰撞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如何從海外政要視點看待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如何看待自己的華人身份?

  客家的孩子

  1938年,曾繁興出生在毛里求斯路易港的華人聚集區,父親是客家人,來自廣東梅州市梅縣。在接受《羊城晚報》的採訪時,這位在海外生活了70多年的老人還可以用一口流利的客家話與記者交談。

  起初,父親的店鋪經營得不錯,曾繁興的童年過著富足的生活。後來由於家庭的變故,他隨家人搬到市郊,這裡匯聚了來自不同民族、擁有著不同文化的居民。

  在毛里求斯這個多民族的國家里,居民主要由印度和巴基斯坦裔、克里奧爾人(歐洲人和非洲人混血)、華裔和歐洲裔組成。其中,華人大部分是來自於廣東梅縣的客家人。

  早在1860年,居住在中國廣東、福建的客家人開始大量湧入毛里求斯。隨著時代的變遷,客家人隊伍也在不斷的壯大。在現今毛里求斯一百三十萬的人口里,有2%是華人,而客家人又占據了其中的九成以上。

  和許多華人在海外居住的社區一樣,在路易斯港,唐人街蓬勃發展著。這裡是華人經濟和文化的聚集地,有很多中國餐館、中國商會,還有大量的宗親會,比如黃氏、李氏、吳氏等。華人的文化早已成為毛里求斯文化的一部分,春節便是當地的公共假期之一,人們每年還會在關帝廟慶祝關帝的生日。在曾繁興的推動下,中國在毛里求斯首都設立了文化中心。這裡還有很多中文學校,人們可以在此學習廣東話、客家話或普通話。

  在2013年10月舉辦的“國際移民與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曾繁興以一名海外華人的身份,詳細講述了客家人從初入異鄉的陌生不適到融入地方後得到當地人尊重的移民過程。他說道:“客家人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弘揚了客家文化,也促進客家文化在海外的進一步傳播和發展。”同時,在他著有的《客家史詩》、《毛里求斯歷史中的中國人》、《客家人的由來和傳記》等書中,也不遺餘力地向世界介紹和推廣客家文化、中國文化。

  傑出華人外交官

  在曾繁興30歲那年,毛里求斯正式宣告獨立。對於這個國家來說,一切都是新的開始,新外交官的選拔被提上了日程。在一場選拔考試競爭中,曾繁興脫穎而出,成為3名被錄取者中的一員。通過選拔之後,他便被派到日內瓦國際高等學院攻讀法律、經濟和國際關係。學業完成後,曾繁興即作為一名幹練的外交官馳騁於國際舞台,開始了他的外交事業,一幹就是20多年。

  歲月不停更迭,但曾繁興在外交上依舊保持年輕時的活力,積極推進中國同毛里求斯的合作,是他長期以來倡議和努力的方向。中毛的合作和友誼開始於毛里求斯獨立之初,多年來,兩國之間的友誼不斷加強。此外,路易港和佛山市、波荷市和廣州市都建立了一對一的交流模式。

  在2015年8月舉辦的世界客商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討會上,曾繁興介紹道,中國早期移民大多在毛里求斯的農村地區定居,在那裡他們開零售店鋪為印度勞工服務,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友誼,互敬互愛。在唐人街,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華人也有了自己獨立的出口加工區……

  “一直以來,都有一條絲綢之路連接廣東省與印度洋,它不該被遺忘,它應當繼續煥發活力,推動中毛兩國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曾繁興對記者說。

  中毛交流使者

  任毛里求斯文化部長期間,曾繁興全力推動中毛兩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1996年和1998年這兩年,他率毛里求斯政府文化代表團訪華並與中方簽署《中毛兩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1998—2000年度執行計劃》。1999年9月,他應邀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國慶觀禮。從毛里求斯政府的藝術和文化部長職位退休後,62歲的曾繁興開始在毛里求斯和其他國家舉辦推介中國文化的講座。

  2010年9月2日是第一位中國客家人抵達毛里求斯150周年紀念日,曾繁興應邀赴中國文化中心,進行一場主題為 “發現中國”的講座——《從梅縣到路易港》;2013年10月,曾繁興來到梅州,在由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和中國客家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國際移民與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上,他以自身經歷介紹客家人在毛里求斯的發展,希望專家學者通過研究客家歷史及移民史,共同研討客家文化的未來;2016年12月10日到11日,曾繁興到廣州,參加廣州市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化新模式”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高度讚揚“一帶一路”倡議,認為中國的這一倡議開創了不設置排他性規則,不搞封閉機制,有意願的國家和經濟體均可共商、共建、共享的包容性新型國際合作模式,是真正具有海洋意識和全球意識的遠景規劃;2017年7月,曾繁興接受中國文化部和中國社科院的邀請,到北京出席中國研究專題研討會,並做“共同價值觀作為相互發展的關鍵”的演講。

  對話

  華南地區與非洲、印度洋國家如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

  羊城晚報:在2015年8月舉辦的“世界客商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討會上,您曾提出過:“一直以來,都有一條絲綢之路連接廣東省與印度洋。可惜的是這條絲綢之路被忽略了。” 那您如何看待當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曾繁興:在當今社會,全世界都在看西方,但是西方世界也沒有給出整個世界要如何發展的建議。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倡議,我個人覺得這是一種遠見,這也是世界所需要的,你必須知道,你需要做什麼,否則的話就會迷失方向。我們都知道全球化,可是當今的全球化被美國控制,以及華盛頓共識,一些國家利用華盛頓共識來壓迫其他的國家。一些國家並不是很滿意這樣的全球化,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富的國家越來越富,窮的國家越來越窮。

  “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僅僅對中國有益,而對全世界也影響深遠,大有好處。當然,有些國家不太滿意,你不能要求一些仍深受殖民主義思想影響的國家對這個倡議表示滿意。

  羊城晚報:2015年的第四屆“世界客商大會”上,您曾提出,從梅州鬆口到毛里求斯老大港的這條航線叫做“新鬆口—老大港絲綢之路”,對於您的老家,也就是這條線路的北起點梅州的發展,您有什麼展望?

  曾繁興:曾經有人以為中國只是大陸國家、農耕國家,遠離海洋,也有人誤認為“海上絲綢之路”只是外國人來到中國的通商道路。其實,如果從華人華僑的歷史,尤其從華南地區海客的歷史上看,中國也是一個有悠久海洋遠航史的國家。早在鄭和下西洋之前,中國的海客,特別是廣東、福建、廣西等地的海客,已經建立了較成熟的經商甚至移民的海上交通路線。這就是為什麼鄭和每次下西洋時,都在華南沿海地區招募水手,不應該忘記,在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上,哪怕在海禁時期,也都曾活躍著中國人的身影。18、19世紀以來,沿海地區的人民,不僅到海外經商,還建立了移民交通路線。這些為了謀生流散在太平洋或印度洋上的小島和沿海地區的客家、廣府、潮汕、福建的“番客”,往返於移居國與故鄉之間,既帶來人財物的流轉,也向散居地帶去中華文化和華人的價值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1世紀初曾發起一個“印度洋之路”項目,旨在探討印度洋島嶼起源的歷史與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華僑與故土的聯繫。今天我提“新鬆口—老大港絲綢之路”,或者說我希望重新振興南-北海上絲綢之路,實際上我要說的是,華南地區和非洲、印度洋國家如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

  非洲市場的巨大潛力是眾所周知的,一些國家,特別是毛里求斯,可以作為中國和非洲之間貿易與合作的橋梁。廣州每年都會舉辦兩次的廣交會,在毛里求斯的華人和非華人的商人們,能夠借這個機會進出口商品,也使得廣州的認知度很高,鬆口、客家、廣州、廣交會……這些美好的文化記憶和碎片化資源是可以進一步整合到“一帶一路”的具體合作中去,發揮巨大作用的。建立從梅州鬆口到老大港的直接聯繫,並把這個合作變得更加具體化,對兩邊的資源和市場,對文化交流都有很好的溝通與帶動作用。(來源:金羊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