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探訪海南最後一位“南僑機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19 11:09:13


97歲的張修隆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他是“南僑機工”在海南最後的主人。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97歲的張修隆光著膀子坐在客廳的塑料椅上乘涼。和普通老人並無別樣,張修隆滿臉皺紋,牙齒幾乎掉光。老人微微眯著眼睛,不時打盹。身旁一台陳舊的立式風扇呼啦啦直響,和老人一起消磨著時光。

  張修隆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他是海南最後一位健在的“南僑機工”。

  1939年,3200名風華正茂的南洋華僑子弟放棄優越的生活回到祖國,加入了一支特殊的部隊成為汽車司機和修理工,他們通過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搶運了50多萬噸物資,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汗水、獻血和生命譜寫了海外中華兒女愛國主義的光輝篇章。

 他們,被稱為“南僑機工”。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內戰事吃緊,新加坡的報紙都有報道,每過一天心情就愈加焦慮。”彼時,從海南南下新加坡掘金的張修隆回憶說,南京、上海相繼陷落,軍隊節節敗退,南洋的僑胞們再也坐不住了。

  此時,年僅21歲的張修隆瞞著舅舅,和文昌同鄉陳玉初一起報名參加了第九批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

  到達昆明後,張修隆在最短的時間裡接受了汽車駕駛及維修培訓,加入滇緬公路的運輸車隊,將一批批物資運送到抗戰前線。

  “我在車隊負責運輸的是汽油,這比其他軍用物資更加危險,只要有彈片火星,汽油隨時會爆炸。”

  危險,這是97歲老人張修隆回憶抗日戰爭聯繫到的詞語。在盤山公路上,他不僅要注意車況路況,還需隨時保持聽覺靈敏,只要聽到日軍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就必須馬上隱蔽。

  濃烈的硝煙在後方升起,很多機工並沒有像張修隆幸運躲過日軍轟炸。究竟有多少機工在日軍的轟炸中死去,至今沒人說出準確的數字。但翻車、疾病、轟炸成為南僑機工為國捐軀的主要原因。據廈門華僑博物院名譽院長、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陳毅明編撰的《南僑機工抗戰紀實》一書統計,直接犧牲在滇緬公路和滇緬戰場上的南僑機工有1028人。在全長1146.1公里的滇緬公路上,相當於每公里公路上就犧牲了一名機工。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張修隆回到了新加坡,即便見到了舅舅和朋友,他也未曾提起自己這6年到底去了哪裡。1949年新中國成立,張修隆選擇回到魂牽夢繞的故鄉海南開始了農耕生活。

  如今,張修隆還保持著在南洋喝咖啡的習慣,生性豪爽的他遇到天熱時乾脆光著膀子。在臥室靠床的那個抽屜裡,老人家顫巍巍地翻出了幾個盒子。“南僑機工歸國服務團”綬帶、“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功勛章”,那些證明過他曾經為國奉獻的物件,都被老人家珍藏。

  2015年年中,曾有一份特殊的邀請函寄到張修隆位於海南文昌市抱羅鎮的家中,那是一份來自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典禮的邀請。張修隆的家人還記得,打開邀請函的刹那,這位已經95歲高齡的老人兩眼含著熱淚,久久不語。

  遺憾的是,因為身體原因,張修隆最終未能成行。

  2015年9月3日,張修隆特意起了個大早,在家人的簇擁下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直播。當畫面切到那一個個端坐在車上的老兵時,張修隆知道,那裡有一個屬於他的位置,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有一段他參與書寫的歷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