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林則徐後裔追尋先祖溫州“朋友圈”
http://www.CRNTT.com   2018-01-19 11:34:12


林岷教授
林則徐後人林岷(右三)及丈夫鄭義慶(右一)、許鬆年後人許希濂(左四)、林培厚後人林粉釵(右四)等一行人在瑞安市玉海街道許鬆年故居門前合影
  中評社香港1月19日電/溫州網訊“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鴉片戰爭時期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因虎門銷煙而被世人熟知。但鮮為人知的是,林則徐有個溫州“朋友圈”。

  200年前,林則徐與瑞安籍水師名將許鬆年是摯交,贈送四條屏《天馬賦》等墨寶給許鬆年;並與瑞安進士林培厚等人交情甚篤。

  200年後,隨著林則徐第六世嫡孫女近日來溫尋訪先祖軼事,與許鬆年第六世裔孫許希濂、林培厚第六世嫡孫女林粉釵等相逢,讓林則徐溫州“朋友圈”中的“樂山”之謎真相大白。

  林則徐後人

  來溫尋先祖軼事

  1月17日上午,冬日暖陽里,眼前的這位76歲老人精神矍鑠,侃侃而談,眉宇間透著凜然正氣。她便是林則徐的第六世嫡孫女、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北京文史研究館終身館員林岷女士。

  林岷與丈夫鄭義慶此次來溫,原是參加浙江省林氏總商會成立大會。其間,她在與溫州文史工作者的交流中意外得知:先祖林則徐與瑞安籍水師名將許鬆年有交往,並留有墨寶。林岷立即將原定於1月15日的回程火車票改簽至1月17日,前去追尋先祖軼事。

  她們首先來到蒼南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正奉大夫林永年陵園拜謁。這裡有中國駐聯合國第三任全權代表凌青(林墨卿)1999年題寫的墓碑。凌青是林則徐的五世後人,也是林岷的堂叔。

  接著,她來到位於瑞安市玉海街道城關水心街24號的許鬆年故居。眼前的古民居,建築雖然有些破敗,但布局規整,樓宇高敞,裝飾精致。林岷一邊觀賞古宅,一邊向陪同人員打聽林則徐與許鬆年之間的故事。

  對此最熟悉的,當屬許鬆年第六世裔孫、瑞安市玉海文化研究會原會長、原瑞安中學高級歷史教師許希濂先生。許希濂曾主編《水師名將許鬆年》一書。

  來到許希濂家中,林岷見到了先祖林則徐送給許鬆年的四條屏《天馬賦》的複製品。“方唐牧之至盛,有天骨之超俊,勒四十萬之數……”這幅行書四條屏,書法蒼勁遒勁,獨具米芾字體風格,上款提“樂山大人正臨”,下款署“少穆林則徐”(許鬆年號樂山,林則徐字少穆),並蓋有“林則徐印”,但未署書寫年月。

  “沒錯,這的確是林公字跡(林岷尊稱林則徐為林公)。”曾編著出版《林則徐與中國圖錄》的林岷,見過許多林則徐書法,但這幅四條屏卻是首次知道、看見,令她興奮不已:“我在編著《林則徐與中國圖錄》時,看到林公多次提及‘樂山大人’和‘樂山三兄’,知道了林公有名叫‘樂山’的好友,也曾向一些歷史學家請教,但一直無法查證‘樂山’的真實身份。現在,終於真相大白!更值得高興的是,我還見到了‘樂山’的後人!”

  目前,這幅四條屏真跡珍藏在瑞安市博物館內,每張條幅為四尺宣紙直對開幅面,字跡清晰,品相完好,經專家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我與許希濂先生雖素未謀面,卻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林岷與許希濂緊握雙手,促膝暢談雙方先祖之間的交往故事。

  林則徐溫州“朋友圈”

  有許鬆年林培厚

  時光追溯到200年前。據許希濂在《<水操圖>與<天馬賦>——許鬆年軼事補考》一文中介紹,經多方考究,清嘉慶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間(1817年至1820年),許鬆年在天津水師總兵任上,林則徐則在翰林院供職編修,兩人因志同道合、彼此敬仰而成為摯友,書贈可能就發生在這段時間。據林岷推算,許鬆年比林則徐大18歲。

  “他書錄《天馬賦》贈鬆年,隱喻許氏之武勇精神猶如天馬之驕,以示敬佩。”許希濂稱,林則徐未署名的書法作品大都在任京官時所作,且有部分流入民間。自道光五年後,林則徐官至湖廣、兩廣總督,成為封疆大吏,更因禁煙之舉名震寰宇,書法作品隨之成為稀世墨寶。

  對於林則徐書贈許鬆年一事的具體時間地點,文史界存在不同看法。瑞安市博物館原館長、文史學者俞天舒認為,此事發生在清道光五年至六年間。當時,林則徐回鄉(福建福州)丁母憂(意即母親的喪事),此時許鬆年正任福建水師提督,兩人因此結識並互有來往。對上述看法,林岷表示:不無可能。

  還有,溫州文史工作者許砥中、周孔華、許世錚在《清代海上名將——許鬆年》一文中稱:“許鬆年在閩與林則徐交往密切,互有書信往來,討論鞏固海防,打擊走私和販運鴉片等事宜。”許世錚在《從曾祖樂山公軼聞》一文中稱:“公(指許鬆年)與同僚李長庚、王得祿、阮元、林則徐、陳化成等交往尤密。”許希濂也在《先曾祖樂山公行略》一文稱:“鬆年雖系武將,但善交文墨之友,與當時同任翰林院編修的邑人林培厚、閩侯人林則徐、桐城姚瑩等人交往甚密。”

  除許鬆年外,林則徐的溫州“朋友圈”至少還有另一位瑞安人:林培厚。據許希濂稱:“林培厚是瑞安嶼頭人,是比林則徐早三年的前科進士,兩人同任翰林院編修,同事多年,交情甚篤。而許鬆年與林培厚則是同鄉摯友,均居北京寶香山會所,並共創溫州會館。”而林培厚的第六世孫女林粉釵也出現在此次的活動中。

  其實,林則徐贈許鬆年墨寶,並非僅四條屏《天馬賦》一件。據溫州文史學者林勇介紹,林則徐還曾給許鬆年寫了一副楹聯:“朗月照人如鑒臨水,時雨潤物自葉流根。”上聯提“樂山三兄雅正”,下聯署“林則徐”。目前,這副楹聯被福建省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收藏。

  雙方後人

  共譜歷史再續前緣

  得知此一軼事,林岷如獲至寶。“原來林公和溫州還有這段淵源!這些信息填補了我對林公研究的空白,也將豐富溫州的歷史文化資源。”林岷表示,目前尚無證據證明林則徐曾來過溫州,但林則徐和許鬆年的交往軼事,如今被進一步挖掘出來,則說明林則徐有溫州“情緣”。

  林岷表示,她將進一步搜集整理林則徐與許鬆年之間的故事,並在《林則徐與中國圖錄》第二版的修訂中,增加這部分內容。同時,她將在今年4月舉行的中國海軍建軍69周年會議上,分享這一故事。

  在林則徐遍布世界的200多後裔中,林岷是少數從事研究林則徐生平事跡的後裔之一,為收集相關資料,足跡遍布國內各大城市。她表示,林則徐並非一個“虎門銷煙”能造就的,他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全方位貢獻。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和經世致用的教育思想,以及剛正不阿、克己奉公的品格深深地影響了林氏後人。林岷本人曾主編出版《中國歷史大事本末》,被學術界評價為首創紀事本末通史體的大型工具書。

  而許鬆年雖然並不為今人所熟知,但其歷史功績卻不可抹殺。他不僅是清代赫赫有名的水師名將,也是關心民疾、愛民惠民的“廉將”。在許希濂等許氏後人的努力下,許鬆年的文史資料逐漸挖掘考證,成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瑞安市玉海文化研究會會長何光明介紹,瑞安市委宣傳部、文廣新局、社科聯、博物館和屬地街道等部門十分重視許鬆年故居的修繕保護工作。上月,瑞安市政府已花1600多萬元將該處古宅收購,將裡面的企業和出租戶予以搬遷,並邀請古建築修繕公司進行修繕方案設計,預計今年上半年將啟動修繕工作。可以肯定的是,許鬆年故居里,將少不了林則徐的故事。(來源:溫州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