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高校助力“一帶一路”播種友誼之花
http://www.CRNTT.com   2018-07-04 10:23:08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楊奕志、方晗兮、歐陽鴻飛,看到這些充滿中國味的名字,你可知他們分別來自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和東帝汶,近年來中國高校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敞開留學大門,面向基礎設施領域培養大批專門人才,通過開展趨同化融合教育,中外學生同上一堂課,互幫互進,播種友誼之花。

  新華網報道,“一帶一路”沿線人口稠密,不少國家仍面臨糧食安全問題。作為國內最早設立農機專業、最早系統開展農機教育的高校,江蘇大學打造農機教育品牌,積極吸引沿線國家生源,留學生規模從2010年的20個國家、150餘人增長到2017年的118個國家、2580人,其中學歷生1852人,數量居江蘇高校首位。

  針對留學生個性開朗的特點,江蘇大學開展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特色的“三自”留學生培養體系,鼓勵留學生成立各類互助組織。“牽手走世界協會”主席談偉來自加納,也是所在年級的留學生班長。在他的號召下,“班長俱樂部”邀請成績好的留學生與其他同學分專業結成學習小組,共同提高學習成績。

  江蘇大學探索趨同化管理的融合教育,鼓勵中外研究生混合編班,相互學習。全校建成14個全英文授課本科專業,700餘門英語授課課程,所有碩博項目都對接受英文授課的留學研究生開放。

  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麗麗來自津巴布韋,她學習成績優秀,能歌善舞,掌握九種語言,尤其精通漢語,先後兩次獲得來華自費留學生中國政府獎學金。憑借自己的語言優勢,麗麗成為校園“英語角”和“漢語角”的“兼職教師”,既輔導中國學生學習英語,還幫助其他留學生學習漢語,成為跨文化交流的友誼使者。

  江蘇大學的實踐是中國高校助力“一帶一路”培養對口人才的縮影。近年來,通過合作培養、精准招生等渠道,更多海外學生實現了留學中國的夢想。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在華留學生31.72萬人,已占在華留學生總數的64.85%。

  河海大學組織實施“‘一帶一路’水利高層次人才計劃”“孟加拉國水利人才培養計劃”,為沿線國家輸送水利水電本土化人才;北京交通大學與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培養100名肯尼亞鐵路人才,助力蒙內鐵路建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揮礦產、海洋及空間科學等學科的綜合優勢,成立“絲綢之路學院”;江蘇大學2017年成立留學生農業機械化協會,通過聯合“走出去”的農業裝備企業,推動沿線國家發展農業現代化。

  “‘水電富國’是老撾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據亞行估算,流經老撾的湄公河蘊藏約1.8萬兆瓦的電力,但目前利用率還不到4%,老撾14%的家庭還沒有用上電。”老撾電力公司總經理助理維蘇那拉特說,河海大學培養的學員將幫助老撾打通“電力高速”。

  中國高校還加強留學生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探索開展漢語預科教育,著力培養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與跨國界崗位適應能力,將中國元素“浸潤”於海外留學生求學全過程,培育了一批知華、友華的“中國通”。

  “我用大半年的時間通過了漢語水平五級考試,剩下的時間我要努力衝刺六級。”現在,方晗兮的目標是留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繼續攻讀碩士,“因為我始終相信,理想是成功美好的開端,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打造屬於自己的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