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人科學家獲澳大利亞最高科學獎
http://www.CRNTT.com   2017-11-03 10:35:05


  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澳大利亞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亞總理科學獎近日揭曉。在堪培拉國會大廈舉行的頒獎典禮上,首次同時有兩位華人科學家領獎。其中之一是現就職於昆士蘭大學的楊劍,他獲得今年的弗蘭克·芬納年度生命科學家獎。

  科技日報報道,作為統計遺傳學家,楊劍創建了先進的統計學方法,可以用來破解複雜的人類基因組,分析基因的變異,揭示疾病背後的遺傳因素,幫助人們開發新藥以及預測基因風險。 

  他曾是老師眼中的“三高”學生——“情商高”“智商高”“顔值高”。如今,他成長為站在世界舞台的青年科學家,科研路上,80後楊劍如何實現蛻變?

  “媽,這次我獲大獎了”

  獲獎前,楊劍已在澳大利亞嶄露頭角。他曾先後獲得勞倫斯創新獎以及羅斯·斯蒂芬斯·嘎伲(Ruth Stephens Gani)獎章。勞倫斯創新獎每年在澳大利亞只選一位獲得者,是澳大利亞百年學院獎勵給在醫學研究領域有突出貢獻的青年科研人員。而羅斯·斯蒂芬斯·嘎伲獎章是澳大利亞科學院頒發的,獎勵他在人類遺傳學領域的突出貢獻。這些獎項在澳大利亞很有分量,由於性格內斂,楊劍並沒有大肆宣揚。

  而這次獲得澳大利亞總理科學獎,楊劍非常興奮,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早在9月中旬,剛剛收到獲獎通知時,他就忍不住給媽媽打電話:“媽,這次我獲大獎了!”

  當喜訊傳回國後,楊劍的老家——浙江省樂清市鄉親們都十分驕傲,中國科學界也因他而自豪。

  獎項是對中國教育的肯定

  楊劍出生於1981年12月。談起小時候的他,楊劍說:“那時候的我就是很普通的一個農村小孩子——調皮,貪玩,愛打架。”

  出生於浙江樂清,自小聰明淘氣的楊劍也曾為學習苦惱過。直到上高中後,他才改變學習態度,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在1999年以全校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浙江大學生物科學系。

  升入大學後,楊劍認識到自己與其他同學存在差距,繼續保持著自己高中階段主動學習的熱情。

  大學三年級時,他開始對統計遺傳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本科畢業後,他被保送到浙江大學農學系,實現碩博連讀。

  他博士學位的專業是作物學,主要研究方向是運用遺傳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三個學科的交叉技術,研究農作物產量、品質和抗病等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機理。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使得楊劍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10餘篇論文。楊劍在博士研究生期間開發的統計遺傳學分析方法和計算機軟件已在國內外動植物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一定影響。

  2008年博士畢業以後,楊劍遠赴澳大利亞昆士蘭醫學研究所開始他的博士後研究工作。這之後,雖然他的方向從農學轉向了與健康有關的生物醫學,但使用了同樣的統計學方法。

  楊劍表示,這次獲獎與浙江大學多年的培養息息相關。“我從小學到博士的學業都是在國內完成的,這次獲獎是對中國基礎教育和大學教育的一種肯定。”他說。

  興趣點在研發方法和工具

  目前,楊劍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利用統計學方法,對身高、智商等性狀以及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進行遺傳學大數據分析,其中包括:研究這些性狀或者疾病在多大程度上由遺傳因子決定,即遺傳率有多大;研究與這些性狀或疾病有關的DNA變異位點在基因組中的位置;研究與這些DNA變異有關的基因功能及基因表達機制等等。

  楊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的主要研究興趣是開發出新方法及軟件工具,利用高通量遺傳以及基因組數據更好地了解複雜性狀以及疾病的遺傳結構。

  他希望通過多年的研究證明,在影響人類常見性狀和疾病的成千上萬DNA變異中,每個變異位點的效應雖然很小,但大量小效應的累加就會形成很大威力。這種“微效多基因”遺傳結構通過自然選擇保留了下來。

  保留國籍,聽從祖國召喚

  9年前,因受一位澳大利亞教授的賞識,楊劍來到這裡學習。在此期間,憑借個人的努力取得了傲人成績,但他目前仍保留著中國國籍。

  “我心中一直有個聲音,不會在澳大利亞呆一輩子,將來一定會回國繼續科研工作。”他說。

  經過多年努力,他已晉升為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同時任該校統計基因組學實驗室主任。他的實驗室有6名博士後和5名博士研究生。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是運用統計遺傳學方法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人類常見性狀和疾病的遺傳機理。

  “近年來,中國的科研環境獲得很大改善,已經能支撐起世界頂尖科研。”楊劍說,他希望能在中國科研蓬勃發展的時期早日回國,將個人事業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為國家科學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