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大利亞曾排華之地辦“中國節”
http://www.CRNTT.com   2018-03-28 10:28:56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雖然中國的農歷新年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是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一座名為楊的小城來說,中國新年的氣息依然濃厚。當3月24日記者驅車抵達時,發現城市街道和商店到處懸掛著紅燈籠、中國結等各式各樣的裝飾品,一派節日景象。

  人民日報報道,小城的主街道上鑼鼓喧天,在南半球夏末熾熱的陽光下,一場精彩的舞獅表演吸引著眾人的目光。當地人告訴記者,這場被稱為“藍坪中國節”的慶祝活動已經在楊市連續舉辦了15屆,今年的慶祝活動從3月10日開始,將一直持續到25日。記者在宣傳手册上看到,活動的內容可謂豐富多彩,除了舞龍和舞獅表演,人們在十幾天的時間里還可以參觀攝影、雕塑、民俗系列展覽,品嘗別具特色的中國和澳大利亞小吃,體驗漢服、中醫、茶道,欣賞中國民樂和書法表演。一位在街邊臨時搭起的中醫展台前剛剛把完脈的當地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中國醫生說我身體沒有大毛病,而且他的描述和我平時感覺完全一樣,中醫診脈確實很神奇。”

  楊市市長英格拉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舉辦‘中國節’,隆重慶祝中國新年,就是為了告訴民眾不要忘記華人為我們作出的貢獻和我們過去犯下的錯誤。”英格拉姆所說的“錯誤”發生在1861年的楊市,那是一場嚴重的排華暴亂,而且直接影響了後來澳大利亞的移民政策。當時的楊市還被稱為藍坪低地,1860年那裡發現了金礦,很快吸引了大批淘金者湧入,到1861年1月,淘金者人數已經達到9000人,包括約2000名華人。由於華人多以團體形式作業,效率比單獨或以小組形式作業的歐洲礦工高出許多。華人在歐洲礦工認為已無利可圖而廢棄的土地上再次進行開採並且往往收獲頗豐,招來了妒忌。歐洲人開始指責華人“搶走了我們的金礦”,並於當年發動了澳大利亞歷史上針對華人最嚴重的暴亂。暴亂發生之時,數千名歐洲礦工浩浩蕩蕩闖入華人礦區。一向隱忍而且毫無準備的華工遭毒打,黃金被搶劫一空,生產工具毀壞殆盡,帳篷付之一炬。事件導致500多名華人傷亡,1200多人逃離。暴亂過後,施暴者不僅沒有受到懲罰,殖民地當局反而通過了一項排華法案,對允許華人礦工淘金的區域進行限制。此法案被認為是澳大利亞“白澳政策”的開始。

  鬥轉星移,“白澳政策”在1973年被廢除,如今中國一躍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

  今天中心區人口不足萬人的楊市,已經發展為遠近聞名的櫻桃之鄉,每年的櫻桃采摘季總會吸引很多周邊地區的人前往。從2017年起,楊市的櫻桃開始出口至中國,來自中國的遊客也出現在楊市的街頭。1997年,楊市與中國蘭州市正式締結友好城市關係,兩地在畜牧業、文化和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增進了對彼此文化的了解。楊市的人們期盼著將來會有更多當地的食品、奶製品和水產品出口到中國。出席當天活動的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外交官告訴記者,排華暴亂這不光彩的一頁值得後人吸取教訓。楊市能夠正確看待歷史,勇於糾正錯誤,建立了民俗博物館、中國花園,並舉辦“中國節”,為的就是傳承中澳友好。

  正如英格拉姆所說:“歷史不能忘記,歷史也不能重演,我們必須銘記中國人的好,也必須明白今天的中國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