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媒:殲11D性能堪比蘇35 機身多處改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01 10:29:42


圖為駐雪域高原殲11有金頭盔標志。
  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外國媒體發表文章稱,2015年4月殲-11D多用途戰機完成首飛。經內部人士確認,這款戰機的確被命名為殲-11D,其研發計劃已經持續了四年以上。由於空氣動力結構,尤其是雷達整流罩的改變,使得在研發和測試上殲-11D遠比殲16要困難得多。雷達整流罩的改變是為了適應新天線的外形,同時提升機身隱身性能及飛行員視野。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殲-11D戰鬥機有其獨特創新,而且在努力消除蘇-27SK的設計影響。

  環球網引述《漢和防務評論》雜誌9月刊發文章稱,殲-11D的配置完全在意料之中。殲-11戰鬥機的設計基礎是蘇-27SK,其改進和升級也是按照蘇-27的步驟進行的。裝備有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並採用鴨翼布局的雙座版蘇-27即為升級型蘇-30MKI/MKM戰鬥機,配備有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新型發動機的單座型蘇-27即為升級型蘇-35戰鬥機。得益於技術及航空工業的優勢,俄羅斯能夠一步完成的跨越,而中國可能需要兩到三次才能完成。蘇-35戰鬥機就是最好的例證。

  當然,殲-11D的升級主要側重於電子設備和雷達方面。該型機沿用了殲-11B的機身結構。至於塗裝方面,相比殲-11A使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一組詳細的對比照片顯示,作為殲-11B的最新升級機型,殲-11D的垂直尾翼和機翼使用了大量複合材料。和殲-11A不同的是,殲-11D和殲-11B的水平尾翼全部由複合材料制成,這意味著,這兩種機型的機身複合材料占比將達到10%。顯然,和美國及歐洲的戰機相比,這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儘管如此,中航工業還是實現了實質性的跨越。

  至於殲-11D機身結構的其他改進,已經有了很多分析報告。例如,機翼的武器掛架提升到了3+3,裝有翼尖發射導軌等。所有這些升級努力都是為了使用更多的複合材料,以減輕機身整體重量,達到攜帶更多武器的目的。殲-11D的最終武器掛架數量可能達到12-14個,而蘇-35則有14個武器掛架。

  有人推測,殲-11D就是單座版的殲-16,但是文章認為:拿殲-11D和殲-16作比較是不明智的。首先,二者的雷達系統應用完全不同。有許多人包括西方媒體都認為殲-11D和殲-16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這可能是被那些推測所誤導。這些相關報道並不嚴謹。這些結論的證據何在?不打算雷達整流罩看看,就不能得出這種結論。歐洲自己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在哪?哪種類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量產?事實上,歐洲現在所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還在測試當中。“漢和防務評論”並不排除殲-11D和殲-16搭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可能性,但從已知情報來看,殲-11D更可能和殲-10B一樣搭載無源相控陣雷達,論據如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