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堅持法治原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19-10-12 08:33:12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近年來,通過不斷放寬市場准入門檻,提升政務效率,我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對於穩經濟、穩就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在法治環境建設方面,近期也有了新進展。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核通過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從基層探索到行政立規,標誌著法治化、市場化營商環境建設進入了新階段,未來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的關鍵在於執行和落實。

  經濟參考報發表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文章表示,優化營商環境必須把法治原則貫徹到政策制定、執法等各個環節,廣泛徵求市場主體的意見,營造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保證執法的公平性,建立健全長效的法制保障,這樣的改革才能見實效。營商環境的優化不只靠數據,更需要靠口碑,關鍵看通過營商環境的優化,企業發展的痛點是不是找准了,經營的堵點是不是疏通了,投資的顧慮是不是打消了,發展的信心是不是增強了。衡量構建新型政商關係,並非簡單地增加政府和企業的互動頻次,而是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既有順暢的政企溝通機制,能在關鍵時刻解決企業的問題,同時給企業自由創新和發展的市場空間,讓企業家安心、放心搞經營。

  文章指出,在全球產業鏈重塑和中國經濟轉型中,以新模式、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為突破口的新興產業,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活力和希望所在。與傳統產業不同,新興產業具有新的發展規律,也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無論是新產業、新業態或新模式,沒有創造就很難有生產力的突破性解放,創新是一個反覆試錯的過程,監管也不能簡單採取“一刀切”的方式,需要給予創新一定的政策容忍度,讓市場包容有序,充滿活力。

  《條例》中明確提出了對新興產業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創新往往與風險並行,在具體執行和落實的過程中,如果監管部門對於新經濟的發展規律、盈利模式等認識不到位,就可能將干擾到創新。如何避免表面包容、實則過分審慎,表面放、實則收的現象,是未來優化營商環境,鼓勵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

  優化營商環境永無止境,但營商便利度的提升需要把握好度。2018年,以上海和北京為代表的中國營商環境國際排名大幅提升,各地也高度重視政務環境的優化,大力推行網上審批和服務,加快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加快實現一網通辦,實施“最多跑一次”,有效提升了政務服務效率,讓企業在辦理相關業務的時候更便捷、成本更低、流程更少。這樣既能夠保證工作質量,又能滿足企業對於政務效率的要求。但如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搞突擊式對標,反而會造成政府資源的浪費。

  文章最後說,提升營商便利度不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全部,過度關注短期個別指標的加碼式對標,可能會延誤更高層次的改革。營商環境需要聚焦更大力度放權、規範和創新監管執法、加強市場主體保護、突出政務公開透明、嚴格責任追究等方面,全面優化企業的發展環境,將法規付諸實踐,將改革落到實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