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斗二代具資訊化戰力 可點穴攻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6 17:03:51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中國日前公佈《2006年中國航天白皮書》,宣示將在未來五年啟動五大航天工程。其中具有軍事用途的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四年內完成部署。

  有專家表示,二代北斗衛星系統部署完成後,中國將具備“資訊化戰爭”能力,能對小區域、小目標發動“點穴戰式”精准攻擊,如透過衛星引導,從潛艦或遠端轟炸機發射巡航導彈,摧毀機場、港口等軍事設施。

  據中新網報道,新公佈的白皮書指出,過去五年間,中國自主研製的“長征”系列火箭連續24次發射成功,包括神五、神六兩次載人太空任務,並發射22顆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發展成六大衛星系統,其中包括第一代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至於未來的五年航天計劃,包括明年將發射“嫦娥一號”環繞月球一周,後年則更進一步實現讓太空人在太空漫步。最受矚目的北斗衛星計劃上,中國將在2010年完成第二代部署。第一代北斗衛星系統只有兩顆工作衛星和一顆備用衛星,覆蓋範圍僅限於中國本土,效率和精確度遠不及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

  北京清華大學一位參與該計劃的教授透露,第二代北斗衛星系統包含4顆同步衛星、12顆中軌道衛星和9顆高軌道衛星,自2005年夏天發射第一顆衛星,2006年年底開始組網,四年內完成部署,形成一個覆蓋全球的龐大衛星網。外界認為,二代北斗衛星的部分尖端技術可能取自歐盟的“伽利略”衛星計劃,性能上接近GPS,一但部署完成,將撼動美國獨霸全球衛星導航商用市場的局面,並大幅提高解放軍的精准打擊能力。

  北斗衛星是中國自行研發的衛星定位通信系統(CNSS),是繼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之後,第三個趨於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第一代北斗衛星共有三顆衛星,於2000年開始發射,其精度達數十公尺,但前兩顆目前僅餘兩年壽命。第二代北斗衛星自2005年夏天開始發射,預計在2006年年底組成一個集4顆同步衛星、12顆中軌衛星和9顆高軌衛星的龐大網系,不但能覆蓋全球,精確度也將大幅提高。 

  原聯合國監督、檢驗及核查委員會下屬的的多學科分析中心主任傑佛瑞•費登,此前在英國《簡氏情報評論》發表文章,全面探討了中國導航衛星系統的效能,並分析了該系統在增加中國戰略導彈精度方面的潛在作用。他認為,一個系統理論上的能力並不能決定其是否可以用於特殊場合。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儘管不適合常規及陸上用途,但卻很適合戰略彈道導彈的制導與控制。如果北斗衛星系統的目的就是用於改進中國彈道導彈精度,那麼西方就有必要考慮中國的核態勢。 

  在美國和前蘇聯的核較量中,改善核彈頭精度一直與第一次核打擊能力聯繫在一起,打擊的目標要麼針對對方的核力量(在發射前毀壞對方導彈發射井),要麼是對方的指揮與控制設施。然而,如果中國打算獲得第一次打擊能力,它就不得不實施一項大規模採購專案,而不僅僅是現代化這麼簡單。對美國民兵戰略彈道導彈進行第一次打擊至少需要五百枚核彈頭:在《第二階段消減核武器協議》的限制下實現“一對一”打擊。即使中國為每枚戰略彈道導彈安裝三枚分導彈頭,那麼它的導彈數量至少還需要增加八倍,更不用提五百枚核彈頭了。當然,美國還有數量不斐的戰略轟炸機及三叉戟彈道導彈核潛艇作為報復力量。即使中國想對美國的指揮及控制設施實施第一次核打擊也成問題,因為美國為了抵抗前蘇聯的第一次核打擊相繼興建了許多預備指揮中心。 

  作者認為,中國致力於的一個選擇性戰略,可能是運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安裝有分導彈頭的戰略導彈提供制導,這也不需要對導彈精度作多大的改進。中國可能正在努力增加目標瞄準美國城市的導彈數量。“北斗”衛星這樣一個用於戰略彈道導彈的導航系統,也可以看作是中國對抗美國部署更加現代化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而作出的一個反應。實際上由於啟動該系統耗時較長,因此在美國的天基追蹤系統確定了一個飛行彈道,第一枚攔截導彈就要擊中目標之前,此時助推段後飛行器可能還正在作機動飛行。這樣的機動飛行,再加上中國肯定已經掌握的廉價的彈頭誘餌技術,對付美國地基攔截導彈無疑非常有效。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