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型智庫“七年之癢” 人大重陽發布研究報告
http://www.CRNTT.com   2019-12-18 00:28:52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王文(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 李娜 海涵)12月1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與光明日報主辦的“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2019——新時代的中國思想與世界變局”在北京舉辦。當天上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王文宣布《智庫建設新長征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七年評估及傳播、績效研究報告》發表。報告指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正處在七年左右建設期的“七年之癢”。智庫已成為中國決策鏈條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各方也對智庫有著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高標準與高期待。智庫建設不是一勞永逸的工程,也不是決出你贏我輸的競賽,而是永遠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跑,像是一場新長征路,將伴隨著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民族復興的始終。

  王文談到報告的主要觀點,第一,中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是需要激勵的。保障新型智庫的生命力,一是需要有外部的制度創新與改革推進;二是需要有智庫績效考核與激勵的規範化。激勵又分三種:精神、物質與社會激勵。全世界很多重大的國際論壇,是中國學者是“失聲的”,太缺少中國人,沒有我們的聲音。所以在國際上發表文章應該成為智庫考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激勵手段,這樣才能鼓勵越來越多的中國智庫學者投入到國際影響力的工作中。

  第二,目前中國智庫建設在國際影響力方面存在的巨大不足。中國智庫建設的傳播建設剛剛起步,與國際領先智庫的差距遠大於思想能力、研究能力。據調查,國際影響力排名前20位的中國智庫仍有15%沒有英文官網,其他有英文官網的智庫中能做到每日更新僅有15%,更別提其他智庫了。兩個“15%”暴露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的巨大短板。擁有外文出版物、國際社交平台開戶的中國智庫就更少了。

  第三,中國智庫應該投身於國家復興的國際傳播事業。中國智庫的對外傳播能力,無論是規模、使用率、關注度、公開度、易用性、輻射度都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智庫。
  
  第四,智庫須通過咨政、啟民、伐謀、孕才等四個方面服務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