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國穿越「資源高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31 18:23:50  


有限的資源,需加循環使用才能“物盡其用”。
  中評社訊╱題: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國穿越「資源高山」 作者:邵鋒(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員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宏觀經濟運行中資源約束矛盾日漸突出,是像發達國家一樣攀登「資源高山」,走「資源-產品-污染、治理」的老路,還是另辟蹊徑,從半山腰的「隧道」穿過去,其關鍵就是能否解決好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控制資源消耗,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可持續發展呼喚節約型社會

  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是由資源的有限性決定的。

  經濟發展離不開資源的支撐,資源的承載能力也會制約經濟增長的速度、結構和方式。許多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其供給能力也是有限的。資源的稀缺性在中國表現得尤為突出,據專家的分析,一是人均資源佔有量不足:中國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五十八,排在第五十三位,石油、天然氣、煤炭的人均儲量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四點五和百分之七十九,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國人均耕地僅有一點四三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四十;人均礦產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五十八;在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有四百多個城市供水不足。二是結構性矛盾突出,一些重要礦產資源的國內保障程度低,比如鐵、銅、鋁。二○○三年中國鐵礦石的百分之四十七依靠進口,銅產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鋁產量的百分之四十八是靠進口原料生產的;到二○一○年,中國現有的四十五種主要礦產中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僅有廿一種。三是空間分佈極不均衡。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但自然條件較差,基礎設施不配套,而東部地區資源儲量明顯不足。四是許多行業和地區資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大。近年來,主要礦產儲量增長遠低於開採量增長,開採量增長又低於消費量增長;目前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資源消耗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應對未來挑戰需要建立節約型社會。

  中國正處於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對資源的需求進一步增加,這既是一個黃金發展時期,又是一個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瓶頸約束加劇的時期,如果不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變大量消耗資源的狀況,就可能喪失發展機遇,導致經濟徘徊。首先,國外的發展經驗表明,人均GDP超過一千美元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關鍵階段,與經濟快速發展相對應的資源矛盾有可能加劇。現在人民實際生活水平祗能說是初步進入了小康,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實現全面小康,就要就要增加資源的耗用。其次,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生活在農村,如果要縮小城鄉差距,實現非農業化和城鎮化,也需要大幅增加對土地、能源和環境資源的耗用。第三,要提升產業結構,實現工業的現代化也需要耗用較高的能源、水資源等環境資源。

  節約型社會關乎代際公平。

  地球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人類不可能無限制地攫取地球資源。當一代人或者幾代人過多地利用或消耗了地球資源,那麼必然會減少後代人的可利用資源,將加速地球的資源消耗,最終使人類面臨再無資源可用的尷尬。作為過去世代人類遺產的受益人,我們既繼承了某些享用這一遺產的權利,但同時又負有將遺產公平地傳給未來世代的義務。從本質上講,節約能源、維繫代際公平與我們傳統文化所倡導的「造福子孫」、「澤被後世」的理念也是相通的。必須清醒地看到,建設節約型社會是維繫代際公平的必要條件,是人類得以恆久地在地球上存在並發展的前提條件。節約地球上的每一分資源,既是每位公民對子孫後代不可推卸的道義責任,也是滿足子孫後代需要的倫理責任。

  節約本身就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動力點。

  節約與發展並重,節約放在首位,這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不少國家發展了以節能為出發點的「綠色產業」。如,目前廢棄物處理已成為德國經濟支柱產業,年平均營業額約四百一十億歐元,並創造二十多萬個就業機會;日本通產省於一九九七年提出循環經濟構想,計劃以發展循環經濟將使環保產業創造近三十七萬億日元的產值,提供一千四百萬個就業機會。同時節約還可以推動高新科技的發展。節約也不是降低人民生活水準,壓縮消費,而是改變消費方式,優化消費結構。

  因此,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中國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