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從“太陽花學運”到“反修例暴亂”——論台港問題的深層原因
http://www.CRNTT.com   2019-11-23 00:14:15


  中評社╱題:從“太陽花學運”到“反修例暴亂”——論台港問題的深層原因 作者:章念馳(上海),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

  究竟什麼原因造成了台港這兩場動亂?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反修例”,我們開始認為僅僅是對“條例”的誤解,最終宣告“不修了”,認為總可以了吧。殊不知香港的反對派志不在此,他們通過群眾運動,意在奪權,奪得議員權立委權,最終奪得“特首”權,奪下香港的整個治權,即管治權。學生——黑衣人——街頭運動,衹是手段而已。

  事實證明,“太陽花學運”絕不是反“服貿”;“反修例”也不是為“反送中”,都是反“一國兩制”、反“一個中國”的底線。事實讓我們看清台灣、香港的政治結構及民意走向,也看清了我們政策與工作的不周到之處。

  一、我們的盲點

  從2014年台灣“太陽花學運”爆發,暴力佔領“立法院”數十天,打斷了兩岸“和平發展”的進程,導致了民進黨的再度執政;到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爆發,香港動亂已超過四個月。這兩個事件爆發前幾乎沒有任何先兆。兩岸從2008年進入相對平和時期,實現了“三通”,形成“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和平發展”,達成了“二十三個協議”……,似乎波平風順,突然爆發了“反服貿協議”學運,大陸感到非常納悶和無辜。香港的“反修例”從一個逃犯條例的修訂,變成“反送中”、反“大陸”、“反共”、“反一國兩制”、要求“港獨”、呼籲“大陸人滾回去”……的動亂暴動,事前也沒有什麼先兆,突然降臨了這一場“反中反共”的街頭運動。

  究竟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兩場動亂?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們先前甚至認為是台灣“三中一青”弱勢群體的不滿,導致了“太陽花”發生,真是不知悖到哪裡了。對民進黨設計的圈套志在用“街頭運動”為奪權鋪平道路的無知,反映了我們對台灣多麼的不瞭解。“反修例”,我們開始認為僅僅是對“條例”的誤解,最終宣告“不修了”,認為總可以了吧。殊不知香港的反對派志不在此,他們通過群眾運動,意在奪權,奪得議員權立委權,最終奪得“特首”權,奪下香港的整個治權,即管治權。學生——黑衣人——街頭運動,衹是手段而已。這反映我們在港、台問題上存在多麼巨大的盲點。

  所以從“太陽花”到“反修例”,有它的“突發性”,但也有它的“必然性”。全面而深刻地認識它,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香港問題“台灣化”

  早在香港回歸大陸前,我曾撰文指出,回歸衹是中國人從兩岸四地走向最終統一的“第一步”,從“主權”回歸,到“治權”回歸,到“人心”回歸,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艱難而痛苦的過程,要做到“兩岸四地”真正“心靈契合”,我們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深刻認識。

  香港回歸時,我們意識到香港未來可能會有三個變化,即“香港大陸化”、“大陸香港化”、“香港台灣化”。如今可見香港在台灣化。所謂“香港台灣化”,即走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發展道路,演變成“政黨政治”與“公民社會”,“選舉”成政治常態,“民主化”演變成“民粹化”,“本土化”演變成“香港為主”,劃分成“愛港反中”與“賣港親中”兩大陣營,落入無休無止的政治內耗。

  而我們卻以為衹要有一個“特首”就夠了,太多的“求穩怕亂”,太多地追求“井水不犯河水”,太多強調“不變”,太多強調“高度自治”,太早同意實現“雙普選”,而太少對“一國兩制”賦予新的內涵,太少“有所作為”,太少認識到“兩制”共處與共融的複雜性、排斥性,教訓深刻。

  事實證明,“台獨”人士與“港獨”人士很快已沆瀣一氣,他們的經歷、訴求、手法、走向是何其一致。

  三、相同的被殖民經歷

  台、港都曾遭遇殖民統治,日本殖民台灣長達50年之久,香港則被英國殖民了150年之久。這種殖民的經歷是不幸的,多少人因反抗殖民而赴死,但也有人則認為殖民者比祖國更先進更文明更優越,竊以為喜。他們千方百計要融入殖民當局,努力改變自己,殘酷地改造自己,他們甚至放棄原有宗教信仰,模仿殖民者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模式,以充當“二鬼子”為榮。他們看不起貧窮落後的“祖國”,看不起“愚昧落後”的“同胞”,他們的最高追求是去殖民者的宗主國“留洋”,拿本殖民國“護照”,謀一個殖民國“身份”,當一個“高等華人”,以幫助他們統治自己的祖國與同胞。他們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他們拿了美國或英國的國旗去遊行。這樣的人,我們用“數典忘祖”、“漢奸”……去譴責他們是缺乏針對性的,是完全無用的。

  台灣的李登輝即是如此,是典型的代表,他的經歷即是以“為日本人”為榮。這是他那個年代的產物。香港的陳方安生也是如此,她是英國餵養大的,她的一言一行都是以英美利益為己任,她毫不覺得她的行為是“賣國”,祖國對她來說是“邪惡”的!這也是歷史的產物。而我們又沒有很好地去清算歷史。對台、港來說,我們從來沒有好好地“去殖民化”,祖國也確實是在近二十年才由落後變先進,以前祖國對他們來說,“是醜陋的中國”,唯恐避之不及。我們與他們之間完全不同的經歷、完全不同的制度,形成完全不同的認知,我們與他們的爭論也幾乎是雞與鴨談——不同經歷的錯位對話!

  四、失落的一代人

  台灣三十年前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亮麗的經濟起飛,讓人眼睛一亮。但經歷了台灣“民主化本土化式文革”之後,不僅排“四小龍”之末尾,而且人均收入倒退到十七年前,大大落後於大陸。

  香港四十年前,經濟總量達整個中國的43%,如今衹占2%。按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從2008年—2017年,大陸薪資成長率達8.2%,台灣僅0.2%,香港衹有0.1%;而香港房價增長率達4.4倍。“驕傲的香港人”在錢袋子滿滿的大陸遊客面前,充滿了忌恨。大陸抓住了一切發展機會,穩妥地發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香港至少錯過了五次經濟轉型的良機,遠遠落於世界之後!

  儘管台灣一天天沉淪,但他們還很得意地說:“我們雖然貧乏,但我們還有民主與自由”。所以香港的暴亂分子,寧願自虐也要爭取“民主與自由”,他們堅決“反送中”,他們認為中國的司法是“邪惡的”。

  追求“民主化”與“本土化”,讓台、港都付了巨大的代價,讓這兩個經濟中心,變成了政治鬥爭的中心,從“太陽花”到“反修例”街頭運動,暴力革命充斥街頭,與其說是對“獨立”的追求,毋寧說是對強大起來的祖國與統一壓力的恐懼,是對未來的失望,是對前途的焦慮。

  五、街頭抱團取暖

  參加“街頭運動”的一般都是弱勢群體,有的是社會的最底層“憤青”,有的雖是中產階層,但這些中產階級實際較以前大大弱勢了,在貧富差距巨大的港、台,他們也是不被社會承認的中下層。他們普遍有怨氣,抱怨政府當局,更進一步抱怨中國大陸,他們不願意與大陸同處一個屋簷下。

  在街頭他們抱團取暖,可以認識許多“同志”,結識許多“戰友”,甚至美女獻身“英雄”。他們並沒有多少思想理念,衹會叫一些空洞的口號——“時代革命”、“為了民主”等等。當有人提供衣食、棍棒、面罩、鈔票……,他們會毫不猶豫去參加抗爭,去破壞一切。他們自視是參加“顏色革命”,甚至去焚燒國旗,他們的祖國概念是空白的,他們並不知道國旗是主權的象徵,他們接受的都是“去中國化”的教育。當他們的面罩被撕下來時,他們會顫抖得站不起來……他們的內心是空虛的。

  六、西方利用台、港制約我們

  利用台灣問題與香港問題來顛覆中國,一直是西方某大國的企圖。扶植反對力量,干涉內政,製造暴亂,推行“顏色革命”……,一直是他們慣用的手法。打著維護人權、自由、法制……是他們慣用的藉口,目的是阻止中國的崛起。從台灣的“太陽花”到香港的“反修例”,都是他們策劃、資助、指導的動亂,尤其在中美貿易戰關鍵時刻,他們製造香港“暴亂”,企圖是十分清晰的。他們挖了一個坑,引誘中國大陸跳下去,希望中國大陸動武,然後實現全面遏制。這套用中國人對抗中國人的老把戲,全世界都是熟悉的,他們把“顏色革命”的瘟疫撒到哪裡,哪裡就是一場災難。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

  七、結語

  事實證明,“太陽花學運”絕不是反“服貿”;“反修例”也不是為“反送中”,都是反“一國兩制”,反“一個中國”的底線。事實讓我們看清台灣、香港的政治結構及民意走向,也看清了我們政策與工作不周到之處。我們也應有所反思,工作更有針對性,如果我們的制度比他們好,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認清深層次矛盾,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團結大多數、孤立少數極端分子,我們是可以安然應對這些危機的!

  縱觀“太陽花”到“反修例”,台灣與香港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許多不同之處;但不等於香港就是台灣,台灣就是香港。香港所得之病所服之藥,與台灣所得之病與所服之藥是完全一樣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政策如果也是一模一樣的,那也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就他們的實際情況,制定良策,而不是機械生硬地用一把鑰匙去打開千把鎖!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1月號,總第263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