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首屆深圳市沙頭角魚燈節開幕 展示精彩魚燈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3 10:26:07  


  中評社廣州訊 “咚咚咚咚……鏘咕隆咚鏘……”伴隨著一陣急促的鑼鼓、嗩呐、號角、大查、小查聲,一條威武的紅色雄鯉領頭,七八條嬌艶的雌鯉跟後,“游”了出來……9月8日,在深圳中英街沙欄嚇村廣場上,沙欄嚇村民用精彩的魚燈舞表演,拉開了以展示魚燈文化為主題的“首屆深圳市沙頭角魚燈節”的序幕。

  來自廣州番禺沙湧村的鰲魚舞、河源連平高莞鯉魚舞、潮州鯉魚舞、香港新界水上迎親舞隊等具有嶺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中英街進行了巡游演出。各種各樣的魚燈舞表演,讓生活在中英街上的深港兩地居民可開了眼,許多居民聽到喧天的鑼鼓聲後,便走出家門,觀看魚燈文化的表演,並直呼“精彩!”

  沙欄嚇村魚燈舞起源於明末清初,是沙欄嚇村吳氏族人的祖先根據魚類的習性世代流傳至今的民間藝術舞蹈。表演魚燈舞時,舞者單手舉燈,舞步主要以低馬步俯身曲背運行穿插,巧妙地把身體收藏於魚燈的背後,突出魚燈的形象,集中體現了魚燈的舞姿和舞蹈情節。沙欄嚇村的魚燈舞具有較強的藝術性、趣味性和觀賞性,魚燈舞作為傳統的民間藝術,多年來還聯繫著深港兩地同胞的情懷,對研究嶺南客家文化、海洋文化、審美學、民俗學以及深港兩地的關係史,都具有較高的價值。2008年,沙欄嚇村魚燈舞被文化部列入國家非遺保護名錄。

  廣州番禺沙湧鰲魚舞是番禺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流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鰲魚舞不但有著神話般的美麗傳說,而且在舞蹈的表演情節和道具製作上都顯示出水鄉特有的色彩。由於沙湧村世代傳承這一舞蹈,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河源連平高莞太平村鯉魚舞被列為河源市第一批非遺保護項目;潮州鯉魚舞源自唐代,從宋代開始流傳於民間,表演時形象地展現了鯉魚出灘、躍埂、啃泥、搶食、穿蓮、送魚、三相、比目、打春、產卵、五相、化龍等動作,把鯉魚的生活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鯉魚舞在2007年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深圳博物館副館長蔡惠堯表示說:“把廣東省內‘非遺’保護項目中的‘魚家族’,匯聚到中英街,向世人展現中華傳統文化多姿多彩的魚燈文化,為魚燈舞的交流和傳播搭建了一個平台。魚燈舞雖為同一類型,但由於魚燈文化內涵各不相同,形式各異,比如潮州的鯉魚舞源於神話傳說故事;廣州番禺的鰲魚舞則源於本地的鰲魚崇拜;河源連平的鯉魚舞則表現了人和魚蝦之間幽默的表現技巧;沙頭角中英街沙欄嚇村的魚燈舞則再現了原始的祭魚遺風。通過這種交流、展演,可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