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廣州水城的歷史記憶:面向水道的城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5 08:45:49  


古代珠江江河面寬闊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廣州城池曾經有十個水關

  古代城市在地圖上最為突出的標誌性建築是城門。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一幅繪於康熙朝後期的絹本《廣州府輿圖》,採用立體寫景法繪制,府城繪有城牆和城門、城樓。除了北面的大北門和小北門之外,其餘城門均朝向水道而開。

  廣州城是一個商城,從城門取名航海、阜財、善利、竹欄、油欄上可見一斑,城門面對水道,服務於商業的功能不言而喻。南面有兩列城門,內城面臨玉帶濠,外城面臨珠江。從圖中可看到城門的基本形制。除了大東門和西門,明代面臨玉帶濠的四門中就有三門設甕城。由於淤積厲害,清代玉帶濠水面只及宋代一半,但也有30多米,還是很寬的。可見其一直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內城面對玉帶濠防衛的重要性。

  按《廣東通志》的記述,廣州府城除了16個城門之外,另有10個水關。水關口一帶,正是商業碼頭所在地,如東濠街一帶,就留有糙米欄(即永安橫街)、豬欄等名稱,是東城薪、米、木、石、糞、草出入通道。水關在宋代陳峴任知州時就有修築,“兩岸甃石,長二十餘丈,中為重閘,闊丈餘,以通舟楫”。可見那時的水關可供舟船通過。

  明洪武年間修築城池,將濠南舊水關改建成廣僅6尺,下鐵柱兩重,以嚴防禦。水關的樣子,只能從珍貴的老照片上看到,其實也是門樓,只是建於水道之上,通行的是船只。其秀麗之姿,並不比蘇州留存至今的閶門遜色。水關較著名的有銅關。銅關原稱天關,銅關之名,有說是東關、潼關訛音而來。清代大部分地圖上並未標示出來,光緒二十六年(1900)的《粵東省城圖》上有清楚標示。

  銅關建於東濠之上,位置在今法政路與越秀北路交界的廣州市雕塑院一帶,明初擴城,此處括入城中,故置水關於此。《廣東通志》稱:“於東門之北城外下,置小水閘,防以柱石,疏成渠道,以引山澗之水。”說明此關閘還有排洪之功能。東濠航運以此為終點,銅關便成為貨運船舶納稅之處。

  (來源:羊城晚報;作者:陳澤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