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海內外傳人繪就嶺南畫派世界版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6 17:14:15  


  一座故園,住了兩位老人,走出三位嶺南畫派創始人,如今恭迎無數海內外弟子及廣大市民遊客。日前,被譽為嶺南畫派“搖籃”的廣州十香園二期正式落成開放,同時一場牽動全世界嶺南畫派傳人的書畫藝術節在廣州舉行,68幅珍貴畫作首度完整呈現嶺南畫派歷史脈絡,海內外嶺南畫派傳人繪就了嶺南畫派的世界版圖。
  
  20年磨一劍,十香園複建重開
  
  十多年前,張曉東第一次到法國盧浮宮參觀,被現場的情景驚呆了:“孩子們坐在巨匠名畫下面寫生,大師就站在畫前直接講解,這在中國是很難想象的。”如今,已是十香園紀念館館長的張曉東認為,美學教育最應身臨其境,以嶺南書畫藝術為例,廣東有多處條件很好的場地,可以資源共享,統籌起來更有效利用。

  其實,早在1983年,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懷德大街馬湧邊上的十香園就已經作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掛牌,然而當時的十香園破落不堪,園內荒草叢生、遍布廢墟,很難與充滿人文氣息、流傳著不少動人傳說的居廉、居巢故居聯想起來。

  春園宜新綠,珍卉合春盟。在呼籲了近20年後,十香園終於迎來了春天,由廣州市、海珠區兩級政府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的十香園紀念館(一期)於2007年9月重建落成,居氏後人及散布全球的嶺南畫派傳人慷慨捐贈了不少珍貴文物,使這座體量狹小的紀念館無可厚非地成為一代“宗祠”。

  相對於龐大的嶺南畫派而言,占地僅640多平方米的一期顯然有點捉襟見肘,於是自2009年起,海珠區規劃建設十香園二期,擴容後的十香園占地面積達到3879平方米。

  “讓巨匠名畫當你的藝術導師”

  作為十香園二期開園的盛大獻禮,“詩情畫意溯流源”畫展同期舉行,68幅嶺南畫派代表作以“一人、一史、一畫”的獨特形式展出,其中不乏首度與世人見面的名家真跡。

  記者看到,有完成於同治年間的居廉手卷,內容為七種嶺南花卉,印章顯示“可以”二字,據傳居廉只在最得意的作品上才蓋上此印。由於傳世的居廉作品很少,這幅手卷便是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幅作品。

  還有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的高劍父的代表作———《富貴圖》,這幅作品作於1894年,是高的早期作品,比較罕見,與其後期風格也差異較大,而這幅作品落款“嘯月琴館”,便是十香園內的一間畫室。

  展覽中還有一幅首次在國內展出的高劍僧《秋圃》立軸,高劍僧是高劍父最小的弟弟,才華橫溢,得高劍父親授畫藝,可惜他23歲就離開人間,以致在兄弟中知名度大不如兩位兄長,也因此非常少作品流傳於世。

  按照張曉東的理念,十香園還擔負著推廣書畫藝術、進行美學教育的重任。“我們希望今後青少年學生都來十香園參觀,甚至可以把一部分課程直接搬到這裡來現場教學,像當年在盧浮宮看到的那樣,讓巨匠名畫直接當你的藝術導師。”

  “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嶺南畫派

  十香園紀念館開放之後,居氏後人及散布全球的嶺南畫派傳人紛紛回來“認祖歸宗”,並捐獻了不少珍貴文物,其中包括難得一見的礦物顔料,還有一批珍貴手稿,以及由居巢寫作、居英抄正的詞集,並稱十香園三大鎮館之寶。“回家的感覺真好。”擔任十香園榮譽館長的梁潔華女士一走進十香園便發出感嘆。梁女士是香港著名實業家梁銶琚博士的愛女,也是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的學生。近年來,她致力於推廣中國文化、藝術、教育及社會工作。作為藝術資助人,梁潔華和藝術界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她的資助涉及多個領域,其中,她對當代藝術以及與其淵源頗深的嶺南畫派的資助尤其引人矚目,經她之手推介的藝術家,有蔡國強、陳丹青等人。與十香園天生有緣的還包括大洋彼岸的餘慕紅女士。2009年3月,嶺南畫派傳人、旅居德國的著名畫家餘慕紅女士和德國丈夫“烏鴉白”先生(中文名)在廣州市政府參事室參事周樹堅的陪同下參觀十香園,敬拜嶺南畫派鼻祖居巢、居廉先生像。據悉,餘慕紅女士是嶺南畫派大師楊善深的學生,已在德國生活了30多年,一直致力於宣傳嶺南畫派,並親自教授學生。餘慕紅女士同丈夫來到師祖故居十香園參觀,顯得格外激動。她的先生看到館內的場景並了解了十香園的歷史後,感慨地說:“來到十香園,就好像拜會自己的祖廟一樣。”

  三年一屆的嶺南書畫藝術節不知不覺竟成了嶺南畫派傳人們的懇親會,黎明(香港)、黃咏賢(香港)、歐豪年(台灣)等來自海內外的知名藝術家,和高劍父、趙少昂、楊善深、司徒奇、黎雄才、劉群興等嶺南畫派大師的後人,紛紛應邀前來出席藝術節開幕式。

  記者了解到,本次“詩情畫意溯流源”展覽中,大部分展品屬於私人收藏,只是海珠區政府和十香園紀念館通過多種渠道暫時借來展出。張曉東對此表示十分遺憾,他希望未來通過政府和藝術家以及社會各界的努力,嶺南書畫藝術家的經典作品能不斷落戶十香園,使這一“族譜展”延續成為永不落幕的嶺南畫派歷史陳列展。

  終有一天,十香園就像土耳其的聖母瑪利亞小屋一樣出名,成為嶺南書畫藝術的精神聖殿,讓學習書畫的人都能在此接受“開筆禮”,而藝術家們也將以能在十香園辦展為榮。

  不由你不信
  世界上最多藝術紀念館的畫派

  據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盧延光粗略統計,“扎根十香園、花開海內外”的嶺南畫派,是全世界擁有最多藝術紀念館的畫派: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廣州曙前路的陳樹人故居首設紀念館;80年代末,嶺南畫派紀念館在廣州美院內落成;1992年,盤福路春睡畫院舊址立起了高劍父紀念館;不久,黎雄才故鄉肇慶市高要也建起了黎雄才藝術館;同期,美國舊金山博物館內開辟了趙少昂繪畫館;1998年,深圳市建起了規模宏大的關山月美術館;同年,黃少強紀念館在南海開放;1999年,香港於沙田文化博物館內設立趙少昂藝術館;2000年,廣州藝博院將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楊善深、楊之光五館並立,掀起嶺南畫派建設紀念館的高潮。2002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內由歐豪年一手策劃建起了“嶺南美術館”;2003年,廣州市番禺區寶墓園內又分別建了趙少昂、楊善深兩個藝術專館。此後,新加坡、德國、歐洲、美洲、澳洲紛紛開始建立嶺南畫派紀念館。“一個畫派十八個紀念地,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分布之廣,讓人出乎意料,這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盧延光稱這是一種歷史罕見的現象。

  充滿傳奇色彩的十香園

  院牆之外,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塵事喧囂;院牆之內,古木奇石,鳥語花香,超然脫俗。漫步在麻石小道上,呼吸著多種花卉的清新香氣,凝視純潔的素馨在綠葉叢中靜靜開放,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難怪坊間傳說,十香園裡一草一木處處有段古。

  年已古稀的居玉華是居氏後人中唯一健在的孫輩,一說到要了解關於十香園的故事,即使常年因病腿腳不便,她還是硬撐著走到門口,笑吟吟地歡迎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十香園內幾乎所有物品都不複存在,居玉華和兒子艱難地保留起一塊油漆剝落的“紫梨花館”牌匾,一幅“二居”的畫像,一幅葉淺予寫給她丈夫的字和一幅上世紀五十年代畫的十香園圖景,偷偷藏在雞圈水渠,這幾乎是十香園最後的全部。2006年,海珠區全面啟動十香園修繕保護工程。在對十香園作重修前的考古發掘時,工作人員遺憾地發現,院牆邊居巢手植的鐵樹已枯萎多年,由於不確定要如何處理,只好先將枯樹保護起來。到了2007年9月,十香園重建落成即將開放之際,這棵枯木竟然長出了嫩芽,10天後新館重開之日,又有十幾片嫩葉生長出來。居氏後人居玉華婆婆見鐵樹重生,當場感動得落淚。

  張曉東還向記者講述了另一段傳奇:十香園一期重開前,主體建築今夕庵其實只有一面夯土牆。這面牆屬於清朝中期,至少已有近300年歷史。海珠區專門聘請了文物保護公司,花費數萬元進行高分子材料固化處理,才使其得以保留下來。“處理過程就像給嬰兒治病一樣,用細針‘打吊瓶’,把化學材料注入牆體內,然後在表面再進行固化,完成後可保持至少百年不會腐蝕倒塌。”張曉東說。

  十香園重開後,園內鮮花頻繁開放,特別是在廣州已經逐漸稀少的素馨花,開起來竟燦爛無比。自古以來,素馨便是文人墨客爭相吟誦的對象。而明清時代的廣州,白素馨遍布羊城,成為花墟的暢銷品,被民間譽為廣州市花。素馨花其貌不揚,在民間卻流傳著一個凄美的故事:一千多年前,在殘唐五代的時候,十國中的後漢國劉陟盤踞廣州稱帝,傳到後漢後主劉釨時,到處修建宮室庭苑,以供享樂。劉釨有一寵愛的宮女名叫素馨,年輕時就病死了,葬於莊頭村“耶悉茗”花田之畔,年深日久,美人冢上開出雪白香花,引來後人憑吊,因“耶悉茗”拗口,故將花改名“素馨”。

  ■鏈接:
  十香園始建於1856年,面積640平方米,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大道中懷德大街3號,是晚清著名花鳥畫家居廉、居巢的故居及作畫授徒之所,因園內種有瑞香、素馨、鷹爪、茉莉、夜合、珠蘭、白蘭、含笑、夜來香和魚子蘭10種香花而得名。十香園以“蒙館”形式,培養了廣東、廣西等地一大批美術人才,其中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為最出色的入室弟子,故又被譽為“嶺南畫派搖籃”。

  來源:廣東文化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