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廣東製造”奏出文化最強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02 20:59:28  


《下南洋》劇照
  廣東文藝,早已不再是“說電視劇必提《情滿珠江》,說文學必稱《三家巷》,看舞台多唱粵劇大戲,談歌曲還在《濤聲依舊》”的景象,近年來煥然湧現的一大批精品力作,讓南粵大地的藝文風度傳譽海內外。 

  今天,廣東省文藝創作座談會隆重召開,新一批的省級重點文藝項目已經出台。又一批初具精品雛形的文藝之花,將獲得有力扶持,為熒幕、舞台、文壇、樂壇、畫壇等送上更多更棒的“廣東製造”。 

  經濟上一直領跑全國的廣東,能再次從文化上自信發聲嗎?有實力,當期待。 

  2010年10月19日21時,中國作協公布了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名單。雖然有關“羊羔體”詩歌獲獎的爭議隨即鋪天蓋地,但廣東作家在這項國家最高層次的文學大獎中獲得的佳績仍不可忽略:30個獲獎作品中,廣東作家拿到其中三項,分別是:熊育群 的散文集《路上的祖先》、王十月 的中篇小說《國家訂單》,以及盛瓊 的短篇小說《老弟的盛宴》。 

  如果再加上去年以小說《公元前的桃花》獲得中國作協第八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的曾小春 ,2010年廣東共有四位作家斬獲國家級文學獎項,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同一年度戰績最為“輝煌”的一次。 

  今年1月,省作協根據《廣東省重點文學創作扶持資金使用方案》(修訂案)的有關規定,決定對他們四位分別給予每人20萬元的獎勵。廣東文壇這一史無前例的“大手筆”引起媒體關注,省作協主席、黨組書記廖紅球 回應:四位作家在思想觀念、審美境界、文學水準和藝術造詣上所達到的高度,對全省廣大作家都具有特殊的借鑒意義,給予重獎也在情理之中。 

  這四大“高手”都是“省齡”十年以上的新廣東人———在廣東蓬勃的經濟騰起、改革深入之年來到南粵,不拘一格把根扎下,受“敢為天下先”而又包容萬象的嶺南文化濡染中,表達這塊土地的神奇與無奈,成為廣東作家中的“佼佼者”。 

  上述四人只是廣東以一貫開放態度對待文學人才,將“唯學歷、唯職稱、唯資歷、唯身份”這樣的“四唯理論”拋諸腦後的一個縮影。十年來,被稱為“文學金字塔”的文學人才工程在一步步浮現世人眼前:2003年,廣東省在國內率先實施重點文學創作扶持資金項目;2004年,正式複辦廣東文學講習所,每年舉辦多期文學培訓班;從2006年開始,聘請30名國內著名文學評論家擔任省作協文學顧問,為廣東文學出謀獻策;2008年,成立“廣東外來青工文學創作培訓中心”,挑選16位成績突出的外來青年作家分批集訓,王十月即是其中之一……在全國各地通行的“只有省作協專業作家才能參評相關職稱”的政策,到了廣東,也被放寬到各地市作協會員均可申報。 

  廖紅球自信地說,通過這些年的儲備,已基本組建了一支在全國叫得響的中青年作家方陣,具備在全國拿大獎實力的廣東作家還有若干! 

  2011年,廣東又在悄悄謀劃著一項“全國首創”:籌辦廣東網絡文學院,讓在互聯網上懸疑怪幻、言情說史的網絡作家 “大神”們浮出水面,成為廣東文壇一支新的生力軍。 

  多部熒屏大片均是“廣東造” 

  “紅色大片”6億人次收看 

  廣東影視製作火不火?遠的不說,單看今年以來的熒屏就知道。 

  3月20日,在安徽、遼寧、河南、廣東四家省級衛視頻道播出的50集電視劇《娘》落下帷幕。據央視索福瑞的統計數據顯示,這部電視劇在紅遍全國的《借槍》、《幸福來敲門》、《中國遠征軍》這三大“勁敵”的“圍追堵截”下,收視率仍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不僅最高時突破2個點,而且在播出的最後三天成為全國衛視黃金檔電視劇的收視冠軍! 

  這部戲堪稱精品,集中了包括斯琴高娃、宋春麗 在內的十位“娘”,每一個女演員都是影視圈里的“女一號”實力人物。將她們集中到一起“飆戲”,是2009年成立的“廣東南方領航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完成的大動作。 

  “領航影視”總經理孫泱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拍攝了包括《娘》、《天堂秀》、《雲上的誘惑》等在內的142集電視劇,投入資金一億元左右。例如《娘》劇投了3000多萬元,現已在十幾家電視台播出,不僅收回投資,而且收入翻了一番。 

  再將時間回調一個多月,1月26日,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的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以反映錢學森等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事跡為題材,同樣也是“廣東出品”。 

  由南方電視台立項、南方電視台和浙江長城影視公司聯合出品的這部戲,是首部亮相的向建黨90周年獻禮重點劇目。雖然宣傳期短,春節期間的特殊節目安排也影響了播出的連貫性,但統計數據顯示,播到一半時,收看該劇的國內人數已超過4.5億人次,到電視劇播出完畢,觀看人數突破6億人次。 

  南方電視台,不僅僅是一個播出電視節目的平台代號,還成為國內電視劇的幕後推手和出品“大腕”,這種說法並不誇張:《亮劍》、《潛伏》均是出自其手…… 

  自3月3日起在央視八套開播的“大遷徙”第三部《下南洋》,又是另一種形式的“廣東造”:廣東省委宣傳部與國內影視公司一道,共同策劃了這一重大歷史題材;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任總策劃,佟大為、黃聖依等青年演員主演,《走西口》幕後原班人馬製作。從策劃立項伊始,廣東省委宣傳部就從資金、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給予全力支持,林雄多次對劇本立意、影片拍攝給予具體指導,並幫助解決影視劇攝制發行中的重大問題。 

  此外,眼下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的《說好不分手》,是深圳廣電集團深廣傳媒公司推出的“深圳製造”;而剛剛得到的最新消息,央視將於晚些時候在電視劇頻道再次重播《下南洋》……在如此集中的時間段,有如此多廣東出品的優秀電視劇登上央視平台,這是2011年最令國內影視界關注的熱辣現象。 

  廣東在影視文化方面的“動靜”還不止於此,而是進一步瞄准了生產精品的“車間”———去年下半年,廣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以及珠海方面合作簽署《珠海影視文化產業基地合作框架協議》,珠海南方影視文化產業基地項目正式進入實質性開發建設,一個占地5000畝、投資50億元的“海上橫店”即將動工。 

  延伸 動畫產量全國第一 

  “豬豬俠”獲最高收視率獎 

  除電視劇製作外,廣東在動漫影視方面的製作能力早已為全國公認。去年,言必稱“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廣東動漫,又有了新的“領軍人物”———《豬豬俠之積木世界的童話》成為2010年度國產動畫片平均收視排名第一,並獲“2010年度國產動畫片最高收視率”獎。 

  國家廣電總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廣東省共生產國產電視動畫片40部,時長兩萬三千分鐘,名列全國第三;今年1至9月,廣東省共生產國產電視動畫片40部,時長兩萬一千分鐘,名列全國第一。 

  在國家廣電總局評選的“優秀國產動畫片”中,深圳一家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藏羚羊》也榜上有名。據了解,該公司的《藏羚王》動畫片目前也已開始相關文化產業運作,並已注册30多項國家專利商標。 

  點評:民間資本投入不夠 

  廣東優勢在於前瞻性、全球性題材 

  呂雷 (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廣東省作協副主席) 

  廣東製作的電視劇“大片”進入一個高潮。這種高潮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曾經出現過,但後來一度沉寂下去,現在又有了崛起的勢頭,領潮爭先。 

  廣東是文藝創作題材的富礦,這是明顯優勢。以往一段時間走下坡路,重要原因是我們跟著別人跑。廣東的優勢在於改革開放、在於前瞻性、全球性的題材。但現在優勢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當前廣東的創作人員和團隊對於廣東地域優勢還沒有清醒認識和足夠表現。比如建立特區、建立幸福廣東這一段,還沒有充分挖掘。 

  廣東影視劇製作太多資金要靠政府,實際上國內很多優秀電視劇都是主要由民間渠道籌資,有了資源之後政府再加以扶持,光靠政府包辦不過來。廣東的民間資金沒有看到這個出路,還沒有形成民間資本做文化的氛圍。 

  延伸:網絡文學 領跑全國 

  當紅網絡寫手很多出自廣東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詩人楊克,正忙著為籌辦網絡文學院的事召集各個座談會。他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說,廣東是網絡文學大省,在全國早就是不爭之實。 

  根據國內最大的網絡原創文學平台“盛大文學”公布的“尋找中國100座文學之城”榜單,獨有廣東以廣州、深圳兩城入選。而去年7月“盛大文學”對旗下運營的起點中文網 、晉江文學城、紅袖添香網、榕樹下等七家網站110萬名作者的IP地址進行統計,廣東以136367名排名第一,約占總數的12.4%。 

  上世紀末,在國內網絡文學正式起步時,幾名先聲奪人的佼佼者,如慕容雪村、當年明月、天下霸唱、南派三叔等人,都是從廣東起步,逐漸在國內網絡打出名堂。 

  去年很火的《杜拉拉升職記》之小說原著《我的美女老板》,作者李可是廣州一位外企職員;以“中國歷史大散文”走紅網絡的“赫連勃勃大王”,在深圳一家銀行工作;還有紅娘子、上官午夜、某小丫、百里南等等,都是生活在廣東的自由寫作者。 

  點評:廣東文學 欠缺經典 

  建議對現有資源進行盤點 

  洪治綱 (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去年能一次獲得三項魯迅文學獎,說明廣東文學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沒獲獎也不意味著廣東文學發展就曾出現過“沉寂”,對於一個地區的文學發展來說,獲獎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 

  廣東文學還是缺少一些耐讀的經典之作,也缺少更多具有深厚文學素養的實力派作家。 

  個人認為,要讓廣東成為網絡文學發展的重陣,不只是收編一些活躍的網絡作家,而是要盡快建立一個環境良好且生機勃勃的網絡平台,至少要像“盛大”那樣,能夠主動吸納大量作者,並在文化產業鏈上形成一個清晰的發展模式。 

  優秀人才的整合是一個長遠的工程,對人才的培養一定要有一個長遠、犀利的標準,我們政府整天抓獎和引進人才,但卻沒有對現有資源進行盤點。 

  舞台藝術: 

  在“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優秀劇目評選中,芭蕾舞劇《風雪夜歸人》榮獲“文華大獎”,舞劇《騎樓晚風》、音樂劇《蝶》、粵劇《刑場上的婚禮》、人偶劇《八層半》等四部作品榮獲“文華大獎特別獎”。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包括話劇《與妻書》、粵劇《花月影》、雜技劇《西游記》、現代舞《臨池舞墨》以及目前國內唯一在世界五大洲都留下“音樂足跡”的廣州交響樂團在內,五大廣東舞台藝術精品一齊晉京展演,不設贈票全走市場,創下了火爆的票房成績。 

  美術創作: 

  青年畫家李節平創作的《小夫妻》成為建國後廣東首次奪得全國美展油畫類金獎的作品。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第三屆全國青年美展”、“第七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以及“中國百家金陵畫國畫、油畫展”等全國重要展覽中,廣東畫家均獲得最高獎項。 

  音樂創作: 

  廣東原創的《走向復興》、《我生在1978》、《一萬個理由》、《月亮之上》等歌曲在全國傳唱,並通過彩鈴、炫鈴等新載體廣泛傳播,在國內樂壇創造了驕人成績。 

  廣東文藝精品為何層出不窮? 

  主管部門“給力”結碩果 

  一口氣出產了如此多的文藝精品力作,成就其燦爛的絕非“偶然”或“靈感”這一類字眼。 

  究其原因,除了藝術家們的全情投入,還有一層須提:那就是主管部門與藝術生產單位之間的關係正悄悄發生改變。原來只重視扶助國營文化單位,現轉為國營、民營並重;原來政府看到好作品重在予以後期獎勵,現在變為前期劇本打磨、中期生產扶持與後期獎勵並重;而且所謂的扶持、幫助,也從原來出資幫“養人頭”,轉變為“養項目”,並且集中力量優先扶持發展具有示範性、導向性的重點作品。 

  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顧作義說,我們所抓的重點題材,應該重在對時代精神、廣東特色進行梳理,而且著力開發中國近代史和改革開放時期這兩大廣東文化的“富礦”。事實證明,把准這一脈絡的廣東精品,也正是近年在全國叫得響的一批力作。 

  據介紹,近年來廣東成立了重點文藝項目評審委員會,每年組織專家對各文化機構(含民營)上報的電影、電視劇、文學、舞台藝術、音樂作品和動畫作品進行評審。 

  2009年,評出了15個重點文藝項目,它們分享了230萬元的前期扶持,電視劇《潛伏》、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還各獲得了100萬元的重獎;2010年,廣東又給予17個重點文藝項目225萬元的資助,上文中所提到的諸多精品,都曾在“重點”之列。正如南方電視台相關人士所說,“得到了主管部門‘小到開介紹信、聯繫場地,中到組織專家評審建言,大到主持立項、上報國家爭取重點扶持’的全方位服務。” 

  來源: 羊城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