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名畫《砥柱銘》曾藏於廣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0 13:22:44  


黃君璧 《巫峽清秋》
  在2010春拍中大放光彩、以4.368億元成交的黃庭堅的《砥柱銘》,其實曾由廣東大藏家潘仕成購得;曾在西泠拍賣中以1691.2萬元成交的王鐸草書詩卷,拍前數年還潛藏於廣東,上有廣東大學者商衍鎏、容庚的題跋題簽;大藏家王商一之子收藏的曾紆的《草書與允直知縣七哥札》在北京保利以4592萬元成交!

  繁盛於清代乾隆年間的廣東收藏風,在清末民國時達到鼎盛,湧現眾多名震南北的大藏家,收藏重器陸續見於拍賣市場。

  歷史  古代廣東收藏質量高

  “作為古代收藏重鎮,廣東收藏具有家族收藏特點”,書畫專家許習文介紹,在清代乾隆年間開始,廣東的收藏風氣大盛,至清末民國時更是達到鼎盛時期。收藏風氣之盛與經濟繁榮密不可分,這從包括廣東和江南地區的收藏家族大多為富豪可見一斑。

  特別是在晚清民國時候,因為較早通商,廣東經濟高度發達,形成了包括十三行在內的一大批富商。這些富商飽讀詩書,在“富起來”後,不忘風雅愛好,更為注重對古代書畫的收藏,其中特別以潘仕成和伍德彝為例,均成為名震南北的大藏家,其藏品不乏重器。比如黃庭堅的《砥柱銘》中,清代廣東畫家羅天池就在跋中提及潘仕成“先於1843年借摹入石,後購得此卷”。

  許習文發現,在近200名中國歷代鑒賞家中,明清時期的廣東已占數十名,比例不小。銀通拍賣行總經理陳俊明介紹,在廣東收藏界中大名鼎鼎的可數吳榮光、孔廣陶(岳雪樓)、潘仕成(海山仙館)、葉恭綽、何瑗玉、何冠伍、梁效鈞(古溪書屋)、伍德彝、王商一等。

  特點  家族收藏 以書畫為大項

  廣東收藏大家收藏特點一是為家族收藏,因此後不少藏品以整批轉移;其次,藏品以書畫為大項,但也有不少個人特色收藏如莫伯驥、倫明、丁日昌均以版本古籍收藏為多;收藏的書畫不少為宋元名畫,至少可達明代,尤其是石濤不少作品曾留廣東,而同代書畫少見;不少重器後流入故宮,石蕖寶笈中也有不少來自廣東大藏家之手。

  因此,在不少北方藝術品拍賣會的拍品中,不時可見廣東大藏家的藏印,也有不少拍品特別注明曾收藏於廣東大藏家手上。比如記者從公開資料中查詢到,市場上就曾出現“清芷岩款孔廣陶題風竹圖端硯”、“孔廣陶藏龍紋鬆花石大硯”、“孔廣陶藏蕉葉硯”、“葉恭綽藏古幣拓本”等。

  許習文認為,在所有廣東大藏家中最受廣泛認可的應該是葉恭綽,因為在廣東大藏家中葉恭綽被公認為收藏級別、藏品數量及質量最高,眼力最好的一位,故宮不少藏品都為葉恭綽舊藏。因此如果是葉恭綽舊藏品,認可度相對會較高,價格也會略受影響。但是廣東大藏家對藏品的影響力遠不能與全國性大藏家項子京、高士奇等比較,除了廣東市場外,北方市場上對廣東藏家的名號還未有大範圍認可。

  展望  廣東新富豪漸入佳境追書畫

  “廣東舊時的大藏家多收藏古畫,但是廣東市場對古畫的收藏還是未成氣候,不能與北方市場相比”,陳俊明認為,這導致不少曾藏廣東的重器多流出廣東,而被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消化”。

  廣東收藏仍有大盛之勢

  不過,隨著廣東藝術品市場的逐漸升溫,近幾年的情況有所改善。特別是東莞和中山的買家在市場上的表現比以前更為活躍。

  一名收藏者告訴記者,收藏市場的潛力已經逐漸顯現。另外,當資產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身邊的“富餘一族”開始考慮為家族建立一個長線的增值基金,而藝術品就成為首選。

  陳俊明發現,除了不少新買家入市,以前的老買家也逐漸放開手腳購買藝術品了。

  比如在6月12日廣州藝拍拍賣會上以149.5萬元買下居廉《抱琴仕女》的,就是一名來自中山的買家;而東莞收藏者逐漸對黃君璧作品有重點“追擊”之勢。有市場人士認為,如果廣東收藏者練好眼、把好關入市,廣東收藏仍有大盛之勢。

  來源: 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