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黃埔乞巧節開幕 巧哥巧姐齊獻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1 16:38:43  


  浪漫唯美如乞巧,牽引著千里的姻緣萬古的相思;神奇精致在乞巧,穿盡了萬條的紅絲伊人的祝福。一年一度的黃埔區“乞巧文化節”開始了。8月1日,“廣東乞巧文化之鄉”賽藝會暨黃埔區第五屆“乞巧文化節”在南海神廟拉開序幕。本屆乞巧節在往年展示富有歷史傳統、時代氣息、地方特色、獨特風格等內容的乞巧作品基礎上,首次增加了“乞巧手”表演儀式、2011年“廣東乞巧文化之鄉”賽藝會、乞巧傳承培訓班等活動。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顧作義,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白潔,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羅學光等省領導出席開幕式。

  今年的黃埔,文化事業可謂是喜事連連。4月,南海神廟成功晉級國家4A級旅遊景區;6月,波羅誕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月,省文聯、省民協正式命名黃埔區為“廣東省乞巧文化之鄉”。乞巧節作為廣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更是深得男女老少的歡迎和關注,並成為新一代的流行節日。黃埔區轄區內的茅崗、橫沙、雙沙、廟頭等社區,每年都有盛大的乞巧文化擺“七娘”活動,村民們帶著激情與創新,以特別的方式迎接這個“我們的節日”。今年的乞巧文化節,精彩看點逐一揭秘。

  “廣東省乞巧文化之鄉”花落黃埔

  “廣東省乞巧文化之鄉”花落黃埔成為開幕式的“最強喜事”,為黃埔乞巧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開幕當天,廣東省民協宣讀了《關於命名黃埔區為“廣東省乞巧文化之鄉”的決定》,並由廣東省文聯向黃埔區頒發“廣東省乞巧文化之鄉”牌匾。授牌後,“乞巧手”表演,珠綉服裝展示、乞巧舞蹈等文藝節目精彩上演。在“乞巧手”的表演儀式中,巧姐在地堂上,遙望著河漢,手拿著羅扇,心歡喜悅地翩翩起舞,追逐流螢,展現著巧姐們乞得巧手的喜悅心情。正是“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乞巧作品百家爭艶

  本屆乞巧節活動將共設18個貢台、3個展覽和1個互動展台參與乞巧作品展,內容和形式與以往相比更加豐富多彩,呈現百家爭艶的景象。

  今年的乞巧作品展範圍擴大了,既有黃埔乞巧作品,也有東莞望牛墩、廣州其他區的乞巧作品;既有傳統的乞巧作品,也有珠綉、廣綉、壓花、剪紙等民間工藝融於乞巧文化前來參與擺貢,觀賞性更強。

  三大主題貢台匯集乞巧精品

  本屆乞巧節,乞巧作品更豐富多姿,造藝精致,活靈活現,並新增三大主題貢台。首次展出大型的年俗風情主題貢台、黃埔民間美食主題貢台和絲線穿穀鼻的乞巧工藝。

  雙崗區氏貢台首次亮相的頭髮絲線穿穀鼻的乞巧工藝,由一條細致的毛發絲穿過支撐整個構架,絲線細到得用放大鏡才能發現,而這般鬼斧神工的精品,其實是出自年近80歲的巧姐黃婆婆。

  在黃埔美食主題貢台,更是匯聚了黃埔的各色美食:完整的波羅粽製作全過程展示,像一本細水流長的書,在向大家娓娓道來;獨具特色的黃埔美食,糯米團、芋頭糕、粉腸等各式茅崗茶朝小食,製作之形象,讓人不禁垂涎三尺;用紅豆、芝麻、稻穀、黃豆、綠豆等堆成圓錐、橢圓等各種形狀的糧堆,更是寓意著五穀豐登。

  在大型的年俗風情主題貢台,各種四季花草在這上演著四季的更替。俏不爭春的梅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大而素潔的櫻桃、艶蓋桃李的杜鵑花……將黃埔的乞巧打造得盎然生趣,栩栩如生。

  學生時裝秀,展示乞巧傳承與創新

  本屆乞巧節,廣州市美術中學也帶來了作品前來賽藝。在傳承貢台,記者看到由該中學高一年級學生設計和製作的,以波羅雞為主題、形態各異、生動有趣的手工藝品。除了工藝作品展外,該中學還帶來了精彩的時裝秀,由高一女生組成的模特表演隊進行珠綉服裝展示,她們在觀眾面前展示黃埔民間藝人精心設計製作的珠綉服裝,用現代手法完美詮釋傳統文化。

  廣州市美術中學是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選定的“廣州市民間文化傳承基地”,本屆才藝展是他們的第三次黃埔之旅了,在去年和今年的波羅誕上,他們也曾兩次帶著作品前來參加黃埔的波羅誕廟會,展示民間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撿”出來的工藝精品

  這些看似精美的作品,用工材料卻是及其簡單。如:用五穀雜糧、果仁、瓜仁、燈芯草製作各種花卉、貢香、貢塔;用珠片、毛線製作各類瓜果、七姐鞋、花鳥蟲魚;用紙皮、塑料、花紙製作牌坊、鵲橋、亭台樓閣、各種動物、村舍、小橋;用碎布條製作七姐衣、七姐鞋、各類服飾、旗幟、羅傘、帳幔、燈籠;用木板、金屬的邊角料製作各類農具、船艇、家具、民居等。

  走進茅崗社區,一首首熟悉悠長的旋律從黃埔區和貴乞巧工藝傳習所飄來,數十盆未經裝飾的綠樹盆景齊齊地排列在一側,另一側,則一片五彩斑斕,朵朵艶麗的花兒在枝頭舞動,巧姐們在寬敞的房間裡哼著曲調,忙碌地創作著。

  “樹幹是我們在花市撿回零星的樹枝拼凑的,花朵是用泡沫做原材料設計的,小花盆是撿回來的廢棄的飲料瓶組裝的。”一巧姐一邊將花蕾捆在樹枝上,一邊樂呵呵地介紹道,“我們的材料很多是撿回來的呢。”

  在橫沙社區,記者也看到:一排排引人注目的燈籠,看似高檔,其裝飾的原材料都很樸素、環保,而且大部分是撿回來的。這一群巧姐隊伍中,她們或從工作,或從農作中抽出時間集聚創作,或在家裡,或來宗祠,自行安排時間製作這些工藝品。“別看這個小燈籠簡單啊,要花上6個鐘頭咧。”巧姐們一邊和記者介紹,一邊在竊竊私語,如何創新樣式。

  首次出現“巧男”貢台

  今年首次出現“巧男”貢台,由男士製作的木雕工藝手工非常精巧,在木模製作上更勝於“女紅”。在“巧男”工藝品展示專區,將展出黃埔區4名“巧男”的龍舟、《瀛洲仙境》等木雕工藝作品。黃埔區茅崗、橫沙、雙沙、廟頭等各大社區巧姐、巧男們將帶著精巧絕倫的乞巧工藝作品,歡迎八方來客到南海神廟參觀。活動還將展出由黃埔區殘疾人士製作的貢台,他們製作的乞巧作品堪比健康人士,充分體現他們身殘志不殘的精神,也使黃埔乞巧文化得以進一步傳承和發展。

  工藝大師齊助興

  為推進乞巧工藝的傳承和發展,體現黃埔區作為“廣東省乞巧文化之鄉”的區域特色,本次活動還特邀廣州市的烙畫工藝大師餘力到現場進行工藝製作展示,向各方來賓展示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促進黃埔區乞巧工藝創作水平的提高。

  各地巧姐來賽藝

  今年還首次舉辦了“廣東乞巧文化之鄉”賽藝會,由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和黃埔區共同舉辦乞巧賽藝會和乞巧作品點評交流會,邀請了來自東莞望牛墩、廣州其他區的巧姐及其乞巧作品齊聚南海神廟進行賽藝,並通過專家、評委和高級工藝師對賽藝作品進行點評,與巧姐們進行技藝交流,評出集體獎和個人獎項若干名。黃埔區通過開展這種活動,進一步提高區內乞巧工藝品作者的製作水平,深入挖掘黃埔區民間民俗文化,打造黃埔乞巧文化品牌,為進一步發展黃埔區民間工藝打下基礎。

  免費培訓乞巧傳承人

  今年的乞巧節,更加注重傳承的力量。在活動期間,黃埔區還組織本地區優秀巧姐在南海神廟、區文化館免費舉辦乞巧工藝傳承培訓班,向本區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等傳授乞巧作品製作工藝,進一步培養民間乞巧工藝製作傳承人,促進乞巧文化的傳承。

  (鄧圩 鄭偉德 劉麗春 李周耿)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