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追蹤中國音樂金鐘獎流行音樂大賽的台前幕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7 16:05:54  


  中評社廣州訊 歷時180多天的中國音樂金鐘獎流行音樂大賽10日晚在深圳落幕。當電吉他絢麗的音效淡出、華麗的鎂光燈熄滅後,流行音樂依舊要回到現實。雖然有絢麗的時刻,但中國流行音樂如今更多的是要面對唱片市場萎縮、盜版橫行、快餐文化,甚至不乏迎合低級趣味的流行音樂作品裹挾而來的事實。

  追尋金鐘獎的台前幕後,我們期待中國流行音樂真正“金鐘”奏鳴的黃金時代的再次來臨。

  一個金鐘獎,幾多煩惱絲

  作為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副主席和主評審之一,王曉鋒對於把金鐘獎流行音樂大賽與“選秀”畫上等號多少有些排斥。“首先金鐘獎是國家級的比賽,其次我們注重選手的能力、魅力和潛力。這個潛力就是指他們未來的與商業市場接軌的能力,但這個只占到三分之一。”

  事實上,金鐘獎作為由政府主導的國家級流行音樂獎項,的確在節目形態、賽制和人才培養上進行了探索,旨在打造“回歸音樂本真”的歌唱大賽。主辦方深圳廣電集團總裁王茂亮表示,中國音樂金鐘獎流行音樂大賽一直在追求大眾性與權威性的平衡,“不盲目迎合大眾的需求,而是希望能引領大眾需求”。

  金鐘獎的評委、音樂人科爾沁夫從親身經歷的眾多歌唱比賽出發認為:“中國音樂金鐘獎有自己的標準和獨立的品格,就是堅持音樂,對音樂性的無限堅持,和對於不良炒作和宣傳噱頭的排斥,金鐘獎希望能夠引導歌手回歸音樂的本質,尋找歌聲中打動人的力量,用音樂來‘講故事’。”

  從“快男快女”、“我型我秀”開始,歌唱選秀節目大行其道,對於普通觀眾和音樂愛好者來說,這為數不少的欄目或許反而成為信息的過載,要在五彩斑斕的選秀中努力找尋屬於自己娛樂或音樂審美的空間。部分節目在收視率的壓力下也難免落入俗套。

  中國音樂家協會分黨組書記、作曲家徐沛東也表示,向來充滿朝氣、起著先鋒作用的流行音樂近年來遭遇到了發展瓶頸,選拔樂壇新人的選秀節目越來越多,但好的作品和優秀人才的湧現速度卻有所放慢。

  音樂界面臨“赤裸裸的市場”

  “音樂界最單純,音樂界面臨‘赤裸裸的市場’。”談到歌唱選秀和流行音樂市場,音樂人小柯認為,歌唱比賽選手在市場面前“無處可藏”。

  儘管金鐘獎本著對於音樂的尊重和嚴肅性進行了有益探索,但面對不斷萎縮的唱片市場,選手們的“出口”仍存未知。事實上,除了部分選手通過金鐘獎大賽能夠被選入文工團,或者有機會參與音樂劇、影視劇的演出外,也有一些選手和其他選秀節目的選手一樣,像暴露在烈日下的冰棍,在經歷短暫的人氣積聚後,“速凍速化”,流於平庸。

  “最大的問題在於,做流行音樂本身沒法掙錢,得通過音樂的周邊產品,比如捧紅歌手以後進行商演等來盈利,讓這個行業比較急功近利,在挖掘和推廣新人上很難有大的投入和付出。”科爾沁夫表示,“可能去港台地區挖一些藝人來內地演出一樣能賺錢,或者投資網絡歌手,只要一首歌紅了就行。但從長久來看,這樣對於市場有害無益。”

  除了市場的急功近利,技術變革帶來的盈利模式轉變和盜版引發的“版權糾紛”也成為當前流行音樂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目前,流行音樂實體唱片銷量慘淡,曾經動輒20萬、50萬、甚至“白金”唱片(百萬)的銷量在網絡下載成為主流後已幾乎不複存在。唱片公司的營業收入中唱片銷售占比越來越小,傳統唱片產業的沒落已是不爭的事實。“過去的流行音樂產業的盈利模式被時代打破了,視聽方式和消費方式都不同了。然而,新的方式到來,新的盈利模式還沒有建立。”科爾沁夫說。

  科爾沁夫表示,港台地區音樂市場對於版權保護的制度更健全,對於創作力量的挖掘更重視。這也是成熟市場對於歌手和藝人的推廣更為系統的原因之一。他舉例,曾為張惠妹和SHE寫出經典作品的創作人鄭楠,還在大學讀書時就成為華研唱片的專屬創作人。反觀大陸市場,目前對於創作者的保護很不夠。

  “我們在北京組織過華語詞曲作者維權聯盟,但這只能是振臂高呼,效果寥寥。”小柯在談到流行音樂版權保護時表示,除了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社會中散布的星星點點的侵權行為以及消費者對於音樂文化消費的認知水平”也成為流行音樂發展的束縛。

  流行音樂期待“破繭”

  儘管盈利模式有待探索、版權保護有待進一步完善,但不少音樂界人士仍然認為,在經歷“撞墻期”的陣痛之後,流行音樂產業還是會找到出路。

  正如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名譽主席穀建芬所言,流行音樂作為文化產品,其本源應當是純粹的,要“出人才,出作品”,打動人心的歌手和音樂作品才是音樂的本真。

  小柯認為,由於國內受眾知識結構、價值觀等差異很大,導致流行音樂的消費者對於音樂文化的認知和消費水平參差不齊,流行樂壇的主導者應當更多的考慮“引領市場”,而不是盲目跟隨和模仿。音樂人陳彤也表示,流行音樂的發展必須有多元化和特色,“沒有特色,一味去拷貝別人的音樂形式,發展不會長遠”。

  王曉鋒認為,在呼籲版權保護之餘,還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音樂產業的盈利。“我這次也會簽下兩位選手,先發行單曲,再嘗試影視劇作品。”台灣音樂人小蟲表示:“除了呼籲保護版權外,目前還是可以通過商演、戲劇等方式去實現藝人經紀和盈利。”他同時也認為,歌唱選秀節目的指向性要明確,出口也需要更加清晰。

  科爾沁夫也表示,歌手的發掘、培養、包裝是個系統工程,大陸唱片公司對於新人的把握能力有所欠缺,“更多地寄托於選秀積累的光環和浮華的影子”。但選秀歌手徒有人氣是遠遠不夠的,科爾沁夫以從台灣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出道並立足樂壇的楊宗緯和林宥嘉為例,“他們在比賽過程中已經唱出了打動人心的東西,然後在選秀之後跳脫選秀歌手的身份,面向更廣大的市場。

  徐沛東表示,目前中國沒有一所專門的流行音樂培訓機構,中國音協正考慮與深圳共建“金鐘學院”,把金鐘獎比賽中展現潛力的優秀學生招進去,不急功近利,而是加強選手藝術和人文知識的培養,讓他們能長期發展,“這是金鐘獎延伸出的一個更大的文化項目,希望能為引導流行音樂的方向起到作用。”徐沛東表示。(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