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化“走出去”切忌急功近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3 11:29:52  


2009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上的“廣東日”活動。
  中評社廣州訊 說到廣東的文化品牌活動,你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一直以來,廣東的品牌活動一直處於“面目不清”的尷尬中:說起來文化活動挺多,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卻很少。近期,廣東的兩大品牌活動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和流行音樂金鐘獎即將開鑼,這兩大在全國範圍內認知度最高的文化品牌又將再一次檢驗“廣東製造”的魅力。

  什麼是具有中國氣度、廣東風格的文化品牌?廣東的文化品牌應當如何吹響走向世界的號角?帶著這些問題,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2011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常務辦公室副主任、廣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梁正祥和組委會常務辦公室秘書長、廣州市文廣新局廣播電視處處長滕建新。

  要“走出去”還要有話語權

  南方日報:文化“走出去”的口號提出已經有很多年了,但是在“走出去”之外,還存在如何影響國外主流文化的問題。作為文化“走出去”的典範,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這方面有什麼經驗?

  梁正祥:文化走出去僅靠幾場境外演出是難以實現的,而是要在世界的語境下擁有話語權,融入國際市場的氛圍中。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的定位是致力成為推動優秀國產紀錄片“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從一開始就放下身段、放下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不需要盲目強調躋身全球幾大紀錄片節的行列,而是要強調融入世界紀錄片的大環境中,成為好夥伴、好朋友、好鄰居。在這個前提下,建構起中國基本的文化框架,而這種文化框架也就是通過和平友好、真誠相待的價值觀,通過生活化、人文化、民族化的方式,既弘揚自己民族的傳統,又融入世界文化潮流。

  南方日報: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國內甚至國際的“江湖地位”是如何確立起來的?

  滕建新: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國際化的。從第一屆國際紀錄片研討會開始,參與的外國人不僅數量多,而且大都是全球範圍內具有很高知名度的製作人。我們現在和世界最大的7個紀錄片節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平台,比如新西蘭電影節、加拿大HOTDOG電影節等。在那些紀錄片節上,會有“中國日”活動,推介中國優秀紀錄片,相對應地,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也會有“波蘭日”等。

  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是,《海洋》的導演雅克貝漢今年主動聯繫我們,希望能參加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活動。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外國制片人和導演看中了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這個平台,有外國導演說,12月的活動就是參加廣州紀錄片節,之後就可以回去過聖誕了。

  南方日報:如何在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國際性中體現廣東特色?

  梁正祥: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的目標是打造成為廣州乃至廣東的一張城市文化名片,這就意味著它必然是帶著嶺南特色的。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設立了“廣東日”的專項活動,以開放的心態讓廣東、廣州的文化形象走出去。

  政府主導不意味著干預

  南方日報:經過8年的品牌培育,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已經成為國際性的紀錄片節展。如何把廣東的地緣優勢、文化優勢內化成打造文化品牌的核心資源?

  滕建新:我們在辦展的核心思路上有所調整,過去我們傾向於歐美紀錄片界,因為歐美紀錄片在國際上是領先的。但是走向世界首先要走向亞洲,所以今年我們擴大了亞洲紀錄片的參與,邀請了日本NHK、韓國KBS電視台的專家擔任終審評委,同時中國台北的影展主席也主動聯繫我們希望能參與。

  一個節展能否成為值得期待的文化品牌,最重要的是跟世界接軌、跟核心人物接軌,比如說評委會主席就決定了一個電影節的整個口味和偏向,而策展人則擁有許多的人脈資源。在這方面,廣東可以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

  南方日報:在8年的品牌打造過程中,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能為廣東其他文化品牌提供哪些普適的經驗?

  梁正祥: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最重要的經驗是堅持國際化和專業化,不帶有強烈的官方色彩和意識形態特征,這樣才能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廣泛的關注。去年中國和CNN聯合攝制的新廣州塔的紀錄片在全球36個國家落地,引起了很大反響,就是因為擺脫簡單宣傳形態叙事,講述了荷蘭建築師夫婦的故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雖然是政府主導,但政府並沒有進行干預,而是按著尊重國際專業和市場的規律去做,使得它能夠真實客觀地向外國人展示中國形象。

  南方日報:政府投入是打造文化品牌不可或缺的方面,但僅僅是砸錢肯定是不行的。如何在政府投入中打造品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力量?

  滕建新:我們的目標是盡量減少政府投入、甚至不投入。政府應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這一屆紀錄片節我們已經做了一些市場化的嘗試,有很多文化傳媒公司跟我們聯繫,希望能參加到紀錄片大會的整個過程中,我們也邀請了一些代表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本屆紀錄片節。

  對市場的培育是必須功課

  南方日報:與國外優秀的紀錄片節相比,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薄弱環節在哪裡?今後如何改進?

  滕建新: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國際化和專業化方面已經得到認可,但市場化程度上弱一些。以往紀錄片節吸引的是國內外的獨立製作人,意在提供給他們一個與國際交流的平台,體現的是個體的力量,但大的電視台、製作機構參與的並不多。

  今後,將進一步加強紀錄片節的市場化和服務性功能,今年紀錄片商店中將開設央視和大的紀錄片製作機構的專區,比如崔永元的《我的抗戰》等將在其中展出和交易。我們希望這個平台在休會期間也可以通過網絡,為中國紀錄片“走出去”做推廣。

  南方日報:紀錄片是一種小眾文化,如何進行市場群體的培育?

  梁正祥:紀錄片節不應該是小圈子裡的遊戲。亞運會為廣州這個城市贏得了很多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廣州市提出建設世界文化名城,通過舉辦紀錄片節,探索紀錄片產業化,樹立市場品牌,其中關鍵是培養市場的消費群體。入圍本屆紀錄片節的48部中外優秀紀錄片,如剛在意大利米蘭獲得體育與社會類大獎的亞運官方紀錄電影《緣聚羊城》,將在高校、社區、院線、農村地區和創意園區等地進行公眾展播,能夠培養社會公眾對優秀紀錄片藝術的欣賞水平,吸引社會關注。這幾年,讓紀錄片進校園是廣州紀錄片大會進行“草根培育”的一次嘗試,紀錄片是比較精英和小眾的文化,因此在大學裡進行展播有先天的優勢,可以提高大學生對紀錄片的認識和熱情,使他們也成為紀錄片的生產和創作者。經過這幾年的市場培育,我們發現許多大學生和青年老師拍出的紀錄片質量比之前顯著提升。

  南方日報:今年在發動群眾參與方面有何新舉措?

  滕建新:今年紀錄片會通過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在農村免費播出。有人說農村人不會看紀錄片,這是一種誤解,在農村放映時我們會選擇貼近生活、趣味性強的紀錄片放映。

  (來源: 南方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