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廣西歌圩的來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5 19:27:42  


  廣西素稱“歌海”,因為在八桂大地無處沒有歌,無人不會歌,唱歌已經成為廣西人民的生活必須。而“歌圩”是歌海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現形式。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共有五十多個縣有歌圩流行,如壯族的“歌圩”、“圩蓬”,侗族的“花炮會期”,苗族的“跳坡節”,瑤族的“達努節”,仫佬族的“走坡節”等等。盡管叫法不同,但在形式上都是以集體對唱山歌為主,結合進行各種各樣的文娛、體育活動。歌圩是各族群衆娛樂的場所,是青年談情說愛、解決婚姻問題的方式,也是宣傳黨的路綫、方針、政策的陣地和調動人民群衆勞動、生產積極性的最好辦法。

  廣西歌圩是廣西各民族人民喜歡的傳統娛樂形式。但由於流行的地區廣泛,以及各民族傳統習俗不盡相同,因此,無論在內容上、形式上都各有不同。比如苗族“跳坡節”要拉牛上樹,仫佬族“走坡節”還舉行體育競技比賽等。有些地方歌圩活動時間長,有的時間短些,有的規模很大,有的規模小等等,都各有差異。但廣西歌圩作為廣西一種地域和民族文化現象,有其共同特點:一是各族歌圩有明顯的自發性,都是群衆自發性的活動,沒有專門的組織機構,而且各種活動都是集體性群衆活動;二是各族歌圩有很豐富的娛樂性,除對唱山歌之外,還開展群衆喜聞樂見、別具特色的文娛、體育活動;三是各族歌圩有很強的適用性,都是以歌傳情,以歌交情,以歌結情。參加者多為各族青年男女,青年們可以通過歌圩的途徑談情說愛,以至結婚成家;四是各族歌圩有很強的季節性,不管哪個民族、哪個地方的歌圩都是農閑、氣候暖和的季節舉辦的。多在春初和仲秋時,而且都在野外山地上;五是各地歌圩都有很長的歷史性。據史料記載,廣西歌圩始於宋朝,到元代形成了廣西歌圩的鼎盛時期,劉三姐傳說就應當是在那個時期出現的。廣西歌圩的最大共同點,是凡事都以歌表達,多數歌曲現編現唱,所有歌手都有很高的觸景生情、即編即唱本領和對答如流的技能。

  關於廣西歌圩的來歷,各地各族傳說不一,歸納起來有四種:一種傳說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年天大旱,群衆唱歌樂神,果然天下大雨,人們喜得豐收。從此之後便年年唱歌樂神,求得風調雨順,發展成了歌圩;還有一種傳說,遠古時期,某人有三個很漂亮的女兒,上門求婚的人絡繹不絕,但父母都看不上,拒不答應。後來父親想了個點子——讓求婚的後生仔當場唱歌,誰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兒就嫁給誰。結果通過唱歌,三個女兒都找到了如意郎君。從此之後,唱歌成了一種男性求偶的形式,並發展成為歌圩;另一種傳說是,有一對戀人很相好,但受到家人的反對和阻擾,最後雙雙殉情。寨子裡的青年們知道後,紛紛前來唱歌憑吊,寄托哀思。後來習以相傳,逐漸演變成歌圩;第四種傳說是,歌仙劉三姐從天上下凡,把歌聲傳到人間,大家都來學唱歌,學的人越來越多,便聚集成圩,有了歌圩。

  廣西歌圩的歷史,在《嶺外代答》《寰字記》《日詢手鏡》《粵曲叢載》及一些地方志上有所記載。《嶺外代答》甚至清楚地記載“靜江人倚蘇幕遮為聲,欽人倚人月圓”,並稱贊當時歌手的才情為“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書中還對男女青年如何在對歌中產生愛情、結婚有所記述。龍州縣志記載,每年四月間,鄉村男女指地為場,賽歌為戲,名曰歌圩,甚且鄰縣附近亦有裹糧食而來,趕圩助興,每場衆集不下千人。

  明代以後,明王朝代表的封建經濟力量和文化影響深入到嶺南一帶,歌圩以對歌互挑以至心許成婚的習俗,與封建社會的道德倫理發生衝突,改流的土司地區曾有過禁止歌圩的事發生,但最終無法禁止。據記載,思恩知府李彥章禁歌不遂,時人作詩嘲笑之“蘭卿太守真多事,示禁花歌浪費神”。當時還流傳著一首反禁歌的山歌:“天上大星管小星,地上元帥管總兵,只有知州管知縣,誰敢管我唱歌人。”

  各地歌圩對歌的程序都大同小異。歌圩那天,男女青年打扮得漂漂亮亮,結伴成群而行。男女雙方見面一般都是男的先以歌提出對歌要求,女的以歌回答。然後互相介紹情況,互問是哪里人、家裡怎樣、有什麼特長等等。最常用的開頭歌是“唱歌先,工夫不做丟一邊,工夫不做千年在,風流沒有幾多年”,“祝英台,妹想唱歌就過來,妹想唱歌過來唱,要唱過癮才分開”。在唱歌過程中,男女雙方漸漸建立起情感,便唱起戀歌。唱戀愛的態度、戀愛的關系、戀愛的交往及對今後生活的構想等,唱到情投意合時,便相互交換定情物——“妹過來,哥送手巾妹送鞋,哥送手巾用錢買,妹送雙鞋手腳來。”

  剛開始唱時,男女雙方離得比較遠,後來慢慢接近,一直到面對面對唱。情到至熱時,雙雙對對分散去個別交談,對歌才停止。最後要分別時,還要唱離別歌,同時約定下次相會的時間和地點。這些歌有的編成套,有的隨編隨唱,有“見面歌”、“初戀歌”、“送禮歌”、“別情歌”和“約會歌”,內容豐富多彩,語言通俗幽默,比喻生動切題,反映出歌者編唱山歌的才能。

  歌圩是廣西一張獨特的文化品牌,是一份難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加快文化廣西建設實踐中,我們一定要很好地開發、研究、利用和保護好這份珍貴的財富。歌圩及廣西民歌是廣西桂學的研究重點,我們要在廣泛的田野調查基礎上,把廣西歌圩及其民歌系統、完整地研究整理出來,讓其發揚光大。大自然創造了花卉,把它們編成花環的是藝術。我們的祖先為我們創造了歌圩,我們要在繼承中弘揚,在創新中發展,讓浩蕩、奔騰的歌海綻放出更加美妙的旋律和動人的風采,為實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來源:廣西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