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小陳家祠"藏身鐘落潭 至少出了20位進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0 15:30:53  


為嶺南罕見“四胞胎”祠堂 鳳頭“朱義繩”百年不變色
  中評社廣州訊 兩座連在一起的“孖祠堂”已不多見,廣州白雲區鐘落潭鎮卻有一座由四間祠堂連成一體的“四胞胎”曾氏大宗祠,實為嶺南地區獨一無二。記者昨日現場探訪發現,這座有600年歷史的明朝祠堂保存完好,瓦頂鳳頭的金屬絲百年不變色,墻上的磚雕和金粉木雕堪與陳家祠相媲美,被稱為“小陳家祠”。

  曾氏大宗祠坐落鐘落潭

  坐落在鐘落潭鎮龍崗村流溪河畔的曾氏大宗祠有四座祠堂相連,中間叫大宗祠,又名追遠堂,兩旁的小祠堂是後人所建。

  曾氏大宗祠坐西向東,卻有五進深,占地966平方米。祠堂第一進為祠堂大門口,其石額為民國重修時刻制,大門兩側是紅砂岩門枕、石雕獅子和草龍,龍身乃明代風格,後梁駝峰刻如意紋,線條簡樸,全部墻腳石,八角檐柱等均為紅砂岩所制。記者見到,祠堂裡的木雕、磚雕如今已顯得斑駁陳舊,據了解,過去木雕上有金粉,但現在已經看不見了。79歲的钜叔拉著記者去看祠堂上的一處鳳頭,他說:“這鳳頭上有金屬絲,做成須,又像鳳毛,當年叫這種金屬做‘朱義盛’,到現在都不變色,是祠堂的一大特色。”

  2002年,曾氏大宗祠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後又被列入白雲八景之一的“古祠春輝”,前不久還被評為“新廣州好”百景之一。過去祠堂曾做過私塾,開過幼兒園,如今幼兒園變成了圖書室,據了解,祠堂內有電腦可上網,也有書籍供村民閱讀。

  600多年至少出了20位進士

  曾氏大宗祠是一座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明代古式建築,既有嶺南建築風格又保留北方建築的特點。傳說曾氏大宗祠建造的時候,剛好賴布衣南下。賴布衣是當時名聞全國的地理師,於是曾氏族人邀請賴布衣為曾氏大宗祠勘定方位。賴布衣發現龍崗一帶地理環境優美,於是測定方位之後,他坐鎮一張椅子,指揮施工。村民們於是按照賴布衣坐鎮的位置擺放祭桌,曾家後代遂人才輩出。據說單是進士,600多年來至少有20位。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