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花開》:思想的瑜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4 16:12:30  


  《刹那花開——〈壇經〉心讀》是費勇關於《壇經》的解讀,也是他關於生命的領悟。他在自序中說到1998年曾經寫過一本關於《壇經》的書,我沒有看過那本“在平靜的文辭之下暗流著許多焦慮的”書,但是我相信,在這十年的打磨中,改變的當然不是《壇經》,是費勇自己;改變的也不僅僅是對生活表像的追逐,而是對生命本質的體會。這就是刹那花開的意義,在這一刻,清靜了自己的內心,沉靜之中感受到了花開的氣息。 

  慧能是在嶺南韶關的大梵寺(即現在的大覺禪寺)施法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常常把慧能的這四句話掛在嘴上,不是因為我們悟,而是因為我們喜歡這樣的談資。今天,我們都被文明,被文化束縛,而在唐朝,梅嶺古道的附近,被稱之為南蠻的大地,或許正是因為沒有文明的束縛,沒有文字的干擾(據說慧能不識字),慧能才有了頓悟的禪宗之道。 

  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一書中說:“信息並不等於知識,信息要經過處理———包括接觸、吸收、理解、整合和保留———然後才能轉化為知識”。費勇也告訴我們:“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更有智慧。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信息,一堆未經處理的素材,而智慧則是一種能力,一種穿透現象直抵本質的能力。”相對於西方古老的哲學傳統,中國似乎更講究智與悟。知識永遠只是一面鏡子,註定了其中的一切雖然是對自然世間的真實如一的表現,本質卻是虛妄;智慧則可能是通往真理途中的一點燭火,在照亮方向的一刻渺然熄滅。 

  魯迅在《野草》的扉頁上說:“當我開口我覺得空虛,當我沉默同時又感到充實。”這是超越文學的透徹。可是誰能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可以追求的是珠璣之文,得一點點佛法悟性,了然人生所困。 

  有禪心悟道,靜心打坐,才能有小橋流水般的溫和動人的文字。歷史文化的深厚背景下誕生的才是精緻的散文,讓人深深地體會到一種悠遠而意蘊無窮的審美情懷,在這個充滿世俗功利煩惱的世界裏滋潤著寂寞而枯燥的心靈。 

  獲得最終解脫的智慧在我們內心,其實一切的煩惱都是我們內心產生,欲望帶給我們的是煩惱。安身於萬象之內,當然有數不盡的煩惱,若立命於萬象之外,何來困惑?對於生命的一切,不要太刻意,反而什麼都可以得到。萬古長空,一朝風月。一切會消失不見,還有什麼殘留?是今天紙上的這些文字嗎?

    如果你还在依靠瑜伽或者太极帮你减压,也许你需要看看这本书,因为这是思想上的瑜伽,观念上的太极。 

  作者:劉茉琳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