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田野考古獎”廣東拔頭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3 17:32:15  


高明古椰貝丘遺址專家在高明古椰貝丘遺址發掘現場。
  中評社廣州訊/今年4月榮膺“200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深圳鹹頭嶺遺址和高明古椰貝丘遺址兩個項目,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考古工作會議上再度問鼎考古發掘的最高獎項——“田野考古獎”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廣東之前雖有一些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但入選‘田野考古獎’還是第一次,田野考古獎素有我國考古界最高獎項之稱,此次獲獎標誌著廣東省考古水平和實力邁上了新臺階。”廣東省考古所副所長卜工說。
  
  獲獎情況:廣東首次拔得頭籌
  
  在考古專家心中,問鼎“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有偶然因素,很多重大遺址都是考古工作者在不經意間碰觸到的。但“田野考古獎”則是一場田野考古技術、水平的全方位較量,評選過程相當嚴苛,相當於中國考古界的“諾貝爾”。考古專家介紹說,並非所有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都能問鼎“田野考古獎”,比如今年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閘等遺址由於考古發掘難度不高,連申報材料都沒有提交。

  “田野考古獎”評選從1993年開始,每兩年一次,被譽為考古界最嚴格的評選。卜工解釋說,“田野考古獎”比較注重鼓勵考古從業人員在考古發掘過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手段,以此推動考古科學的發展。

  本屆評選中,全國共有42個考古項目參選,最終評選出田野考古獎18個,其中一等獎空缺,廣東的深圳鹹頭嶺遺址和高明古椰貝丘遺址兩處遺址與江蘇句容、金壇土墩墓群,河北磁縣北朝墓群,四處遺址一併獲得二等獎,等於拔得了該獎項的頭籌。

  “廣東高明古椰貝丘、深圳鹹頭嶺兩處遺址的發掘,做得非常精細,使用了田野考古中最新的方法和技術,體現出廣東考古界的最高水平。”蔔工說。
  
  獲獎原因:更新田野發掘“招數”
  
  專家介紹說,廣東的高明古椰貝丘、深圳鹹頭嶺兩處遺址能夠在43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其在發掘時使用了新方法,兩處遺址的考古發掘分別代表了目前國內貝丘、沙丘遺址發掘的最先進水平。
  
  1、刷新貝丘遺址發掘方法
  
  “古椰貝丘遺址採用了全坐標法布方,通過浮選、水選、柱狀採樣分析等多種田野發掘手段獲取各種信息,基本上最先進的方法都用到了”。高明古椰貝丘遺址考古發掘隊領隊崔勇說。

  在古椰貝丘遺址的發掘中,以崔勇為領隊的省考古所專家運用“全站儀”等現代設備,首次將遺址與精確的國家地理信息系統掛鈎。“由於此前考古專家認定6000年前海平面比現在高1米左右,很多人認為類似古椰貝丘遺址的低窪地帶可能不會有先民遺跡,而廣東考古所使用了先進儀器進行精密測算,測出古椰貝丘遺址絕對海拔高度在2.5米,我們才大範圍對這個區域深入發掘,搜找先民活動痕跡。”

  崔勇等人掀開了珠三角新石器晚期的一段考古空白紀錄。由於古椰貝丘遺址處於飽和含水的淤泥地帶,發掘有難度,考古專家大膽採用浮選、水選等先進手法,將4000多年前的稻米、果核、動植物遺骸等散落在1000平方米範圍內的文物“淘洗”出來,沒有錯漏任何重要的蛛絲馬跡。由於古椰貝丘遺址發掘的完整性,考古專家獲取了豐富的遠古時代人們生活的信息,使之可以與之前的河姆渡遺址相媲美。
  
  2、刷新沙丘遺址發掘方法
  
  深圳鹹頭嶺遺址所處的大鵬灣迭福灣是一處典型的沙丘遺址。由於沙丘遺址很容易塌方,經常造成考古工作者發掘不深入,容易造成地層不清、遺物混亂等問題,為考古發掘工作帶來重重困難。

  在對鹹頭嶺遺址的發掘中,深圳的考古工作者針對塌方的狀況不斷嘗試,用鬥形探方、鋪板、配膠、噴膠和補洞等一套沙丘遺址的發掘技術程序,較好地解決了固沙難題,使發掘的地層清晰、遺物和遺跡的層位清楚,收到了良好的發掘效果。

  北京大學考古系副主任張馳教授稱,這套方法保證了田野考古的質量,是目前所見沙丘遺址最完美和最細緻的發掘工作。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