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盧有光:書法應從“入帖”到“出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0 17:29:14  


  盧有光,1938年生,廣東肇慶人,曾任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第一、二屆副主席、廣州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廣州市政協第七、八、九屆常委委員等,現任廣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廣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文史館名譽館員。他從小研習書法,多年來參展遍及國內外,並先後在國內外出版了《盧有光書法選集》、《王羲之蘭亭序書法入門》、《歐體學生字帖》、《盧有光楹聯書法集》、《盧有光書法新作選》、《盧有光書道展》、《盧有光書法臨習•創作》、《廣州書法名家作品集系列——盧有光作品集》等。

  記者獲悉,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之一的《廣州書法名家作品集》系列將於今年11月底舉行新書發佈會,屆時將有12位德高望重的書法家作品成一本大集面世,而廣東著名書法家盧有光先生則是其中一位,目前,《廣州書法名家作品集系列——盧有光作品集》已經順利成書,該集收錄了盧有光先生從1983年到如今自己比較滿意的150多幅精品力作,行書、草書、隸書、篆書、楷書五體俱全,但以行書和草書作品為主,占全書作品數量的70%。這本書有7斤多重,應該說開創了書法界作品集“重量”的先河。為了先睹新書為快,記者專程拜訪了由著名美術教育家胡根天親筆題名的盧有光先生的“遜廬”(其意思是勉其永保謙遜的作風)。

  ●“我主張‘入帖’和‘出帖’”

  《廣州書法名家作品集系列——盧有光作品集》裏收錄了盧有光20多年來的書體耕耘力作。盧有光介紹說,他的書法以“行草”出名,而所謂“行草”,即一半行書一半草書的比較大眾化的書體。在談到他的書法風格是怎樣練成的,盧有光反復強調了要“臨帖”,即鑽研前人書體和結構,掌握古人將字寫好的方法。臨帖要求做到“入帖”。關於“入帖”,盧有光講起自己的一個曲折故事,他說:“我爸爸是商人,也是文化人,小時候,我在他的帶領下到家鄉肇慶鼎湖山慶雲寺,觀察那些歷代名人的書法、碑刻,對這些東西特別感興趣,回家後便摹仿起來,所以我是從‘碑刻’等學起的;小學的時候我開始臨摹蘇東坡的行書《後赤壁賦》,那時我在家鄉已經小有名氣,年僅12歲就能替人‘賣揮春’(寫春聯)、寫招牌。可是到初中我感覺無法進步了,因為我沒有從書法根基的楷書學起,於是我走了一段彎路,17歲才開始臨摹‘歐體’楷書,花了9年的工夫臨摹‘楷書之宗’《九成宮禮泉銘》,才把基礎課補上來,後來才慢慢得以‘出帖’。”

  盧有光所講的“入帖”,是指從“形似”入手,一直練到“神似”,他說:“古人雲,臨帖要做到‘幾欲亂真’,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不是真‘入’,基礎不牢,不深刻掌握各家各派書法的用筆、結體、章法、神采等方面的精髓,就很難在日後加以融會貫通,創立自己的面貌,也就是說根本很難‘出帖’。現在的青年書法創作者們就犯了這個很致命的錯誤,因為‘入帖’很講時間工夫,要有甘於寂寞、艱苦拼搏才能有所成,而年輕人卻很不樂意花這工夫,他們喜歡個性張揚的狂草,一出來就搞些什麼實驗性書體,忘了‘入帖’根基,這是無根之木,不是書法的正道。我認為,只有深刻掌握了的東西,才可以駕馭自如,才會有下筆的充分自由,然後才能自如地離開古人的東西,來創作出自己的風格,這就是‘出帖’了。”

  盧有光的書法楷、行、草、隸、篆各體皆能,而且十分瀟灑,有“千手觀音”之稱,其最擅長行書,其筆法瀟灑自如、清勁秀麗、個體鮮明,被譽為自成一格的“盧體”;盧有光的書法千變萬化,時而工整嚴謹,時而瀟灑飄逸,時而蒼勁雄健,字體雖是多樣,但總能突出“盧體”的個性。盧有光說:“這個‘盧體’是大家的美譽之詞,但這裏面也確實集結著我多年來‘入帖’和‘出帖’的過程,在我的這本作品集裏,就能看出有那麼一條淺淺的痕跡。”

  ●“招牌要寫,但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盧有光“字”成一格,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極力稱讚,他認為,書法家能“香飄在外”,不但要“寫得好”,而且“大眾印象”也要好,因為書法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而據稱,在全市的招牌中,盧有光題字的招牌數量第一。對此,盧有光說:“我所說的書法家的‘大眾印象’,一是指書法家應該熱心公益,把自己筆下簡單的‘字的功能’轉換提升到社會層面的‘大眾服務功能’上來,所以我寫字大部分是不奔‘錢’途的,比如‘白雲山’的碑刻我自己寫了四五塊之多,營造的是一種‘大眾印象’。”

  “第二”,盧有光說,“是指書法家也應該適度介入市場,看到現今市場經濟體制下書法的一種‘市場價值功能’。有些書法家提到‘不要為商家寫招牌’,我覺得這個觀點現在來說是錯誤的。因為市場也是‘大眾’的結合體,市場中也能出‘大眾印象’。我們說書法家不能老站在金字塔的塔尖顯得高高在上,因為整個書法‘金字塔’的塔基是‘大眾’,而這個大眾包括社會大眾,也包括市場大眾。書法家不應該拒絕市場,但絕不能跟著市場走。我的看法是,我較少主動參與作品拍賣,但我不反對;對寫招牌,有適合的也寫,但不會砸了自己的招牌,因為我有所選擇,讓商家的某種文化理念能‘襯’得起自己的字。”

  ●“太太畫畫,我題字”

  盧有光的這本作品集,可以說是自己書法生涯的一個“總結”,記者問到他多年來,如何為自己的創作尋找靈感時,他笑說:“很主要的一部分從音樂中來。”原來,盧有光興趣廣泛,他喜歡唱歌、粵曲、器樂,曾將音樂的旋律之美,融入書法;他還曾是廣州青年歌舞團、廣州市群眾藝術館民樂隊的首席高胡手,年輕時經常登臺演奏,還曾和學揚琴的女兒一起舉辦獨奏音樂會,頗受好評。他說:“音樂跟行草最為吻合,音樂有強、弱、高、低,行草也是如此,極富大小長短的節奏,它們都要富有旋律感,否則就不生動了。現在評論家們說到我的書法,過譽之詞說是有旋律感,我想這種旋律就是來自音樂的旋律。”如今,盧有光的夫人退休後學習畫畫,老兩口分工合作,盧有光指著牆上太太畫的牡丹花畫,打趣地說:“現在的情況是,太太畫畫,我題字,大家都老有所作。” (來源: 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