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沙灣飄色 淩空扮“色”古韵悠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5 11:14:13  


傳統板式《昭君出塞》。
  三兩歲的小孩,穿著艶麗的古裝服,打扮成戲曲人物,站在一只小鳥、一條蓮藕,甚至是一枝花朵上,人高高地懸在半空,卻依然能揮灑自如。看得觀眾的眼睛都驚呆了。

  這便是廣州番禺的沙灣飄色。沙灣飄色是流傳於廣州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活動,是自唐、宋戲曲說書流行以後,在民間逐漸創造和流行的一種新藝術形式,主要以大人或小孩打扮成戲曲、說書中的人物遊行,俗稱“賽色”或稱“彩色”。後來發展成為馬匹上裝扮的“馬色”、水上裝扮的“水色”,而裝扮在台面上淩空而起的人物、並由多人抬著遊行的則稱為“飄色”。 在清朝鹹豐年間,廣東各地流浪藝人每逢酬神廟會,都會聚集番禺沙灣,抬著“飄色”遊行和表演。2007年沙灣飄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和演變,從前的沙灣飄色,與現在的沙灣飄色有什麼不同?沙灣飄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而且作為一種傳統的藝術表演,會否像很多的傳統藝術一樣,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難題?帶著一系列問題,信息時報記者採訪了沙灣飄色老藝人黎漢明,以及番禺區沙灣鎮沙灣東村民委員會的黎湛洪書記。

  淩空扮“色”,內有乾坤

  沙灣飄色藝人黎漢明,其爺爺和父親都是做飄色好手,手藝一代代傳了下來,到他已是第三代了。他是12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製作“飄色”,今年他已經64歲,算來做飄色也有50多年了,不過,他真正開始獨立製作第一板飄色是從1979年才開始的。

  飄色扮演幼童如同神仙一般,踩在小鳥、蓮藕、花朵上,翩翩地在空中飄舞,這點實在讓人覺得太奇妙了。面對我們的疑問,黎漢明解釋說,這就是沙灣飄色的奧妙所在——“偽裝”得非常隱蔽。

  黎漢明介紹說,傳統的沙灣飄色是由板車或由4人抬著巡行展演,一般在節日、慶典、神誕、廟會時舉行。沙灣飄色主要是以“板”為單位,每板由2-3個小孩扮演,一板一個故事,多以神話、歷史故事為題材。在結構上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色櫃,即活動小舞台;二是色梗,即支持用的鋼枝;三是扮演“色”的演員,坐在下面的叫“屏”,一般由10-12歲的小演員扮演,上面淩空的叫“飄”,一般由3歲上下的小孩扮演。在“飄色”遊行時,每兩板飄色之間配有一台八音鑼鼓櫃,形成聲、色、藝組合表演的流動立體舞台。

  其實,你們平常看到的小孩踩在小鳥、蓮藕、花朵上淩空飄舞,而淩空而起的小孩看似站著,其實是坐著的,那伸出來的腳是假腳來的。黎漢明說,因為事先已經內置了小鋼兜在里面,只是用長褲遮擋著,看不見而已。而“屏”和“飄”之間的連接靠的是一條經過偽裝掩飾的細小的色梗,這是一板色能否成功的關鍵。一般來說,色梗先從色櫃底板上,連接到“屏”這個孩子的座椅里,再穿到小鳥的翅膀或者花枝上,然後連接到“飄”的小座椅上,這樣就可以支撐著上面的兒童,讓他看起來像在天空起舞了。

  採訪過程中,黎漢明還帶我們去了黎氏祖居。黎漢明說,這里以前是舊時族長開會的地方,現在專門用作飄色的場地。黎氏祖居靜悄悄的。推開大門,走進大廳左側的房間,只見里面堆滿了色櫃、色梗、八音櫃、鮮艶的演出服裝等,密密麻麻的,有些淩亂。

  黎漢明打開衣櫃,拿出一套套色彩繽紛的演出服裝,說:“這些衣服很貴呢,而且還要定做,一套大概要兩三千元。飄色的服裝,以飾演人物身份、所處朝代為依據,用綾羅綢緞縫制,講究色彩艶麗。在解放前,扮‘飄’扮‘屏’的都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因為有錢人才能出得起置裝包辦一板色的所有費用。建國後,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能扮‘飄’扮‘屏’了,因為政府投入了相關的經費置辦服裝板色,大家都可以參與飄色演出了,出色那天的表演,就更熱鬧了。”

  不過,也不是人人都能扮“飄”扮“屏”的,這要有一定的條件。扮“飄”扮“屏”的孩子,稱“色仔”、“色女”,即是百裡挑一的,年齡一般在3至12歲,不僅要求容貌俊俏,精靈乖巧,還需有一定表演天分的小演員,會時不時地表演一些時髦的好玩的動作,煽動觀眾的情緒,比如,飛吻、拜拜等。“最重要的一條,膽子要大,尤其是扮‘飄’在半空的小孩,搖搖晃晃的,膽子更要大。只有膽量足、不怕高的俊美小孩才能入選色子。”黎漢明說:每次出色前,他都會在黎氏祖居進行選秀,來參加選秀的孩子,會一個個被晾在特製的三米高架椅上坐幾分鐘,哇哇大哭的孩子立馬就會被淘汰,而眉開眼笑的孩子就能入選當“色仔”、“色女”。

  每次出色,連化妝,出游,往往要花上大半天時間,晴天太陽曬,陰天雨水淋,小孩淩空而坐,無遮無掩,也很辛苦。不過,這麼辛苦的活,大家卻搶著做,黎漢明說,因為能夠當“色仔”“色女”的孩子,不僅是被公認為漂亮英俊,還因為當地人認為小孩子扮過色,可助健康聰明,快高長大,祛病擋災。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