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知青”蔡東士:30歲,人生在這裏轉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0 15:41:46  


1974年在兵團九師報道組時的蔡東士。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蔡東士曾於1977年參加高考,被中大中文系錄取。

  ●成分陰影 “右派”之子不敢報名

  1米69的個頭,體重92斤——30年後的蔡東士依然清楚記得自己參加完1977年高考時的樣子。

  當年蔡東士30歲,已在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和湛江農墾當了8年知青,前幾年在兵團師部報道組當報道員,中央報刊、南方日報等時常刊登的署名為“高建兵”的通訊稿,多出自他的手筆。他的愛人也是知青。恢復高考的消息傳到農場時,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剛剛出生。

  “我沒有動一點報考的心思。”這是蔡東士當年的反應。個中緣由,要追溯到1957年。

  蔡東士的父親那時是公社衛生醫院的老中醫,曾因議論天上剛飛過的流星是不是蘇聯的人造衛星而被打成了右派。雖然後來很快知道搞錯,一年就“摘帽”了,但“摘帽的右派”還是右派。年少的蔡東士很快就領教了成分問題對自己的影響。當年,就讀潮陽井都中學的他參加初中升高中考試,成績在縣裏名列前茅,卻因校長政審裏的一句“該同學父親是右派”而落榜,複讀一年後才上了高中。

  這個陰影從此長留在他心底。很長一段時間裏,師、團和農墾局領導反復動員,他都不敢寫入黨申請書,推薦工農兵學員時從來不敢報名,更沒想到上大學的好事能排到自己。

  看到周圍的人熱情高漲地準備高考報名,蔡東士一直猶豫著,真可謂心淡如水,甚至把別人送的參考書送給了在茂名工廠工作的弟弟。

  他在兄弟姐妹當中成績一直最好,家人認為他最有希望上大學。二哥二嫂三番四次來信勸解,甚至提出要每個月拿出2到5塊錢來補貼他。這兩位文革前的老大學生在給弟弟的信中這樣寫道:

  “以前都是講出身、講成分、講空頭政治,今後要講知識、講學歷、講實際本領,你不要目光短淺,一定要念大學”。

  這句富有預見性的話說服了蔡東士。

  等到他去報名時,報名處連報名紙都找不齊了。正好宣傳隊有人填表時頭個字填錯了空了一欄,他就把它塗了改成自己的,總算是報上了名。

  他和全中國570萬滿懷驚喜與渴求的有志青年一樣,摩拳擦掌準備參加高考。

  ●苦熬十晚 煤油燈下出“狀元”

  考前,國家向各單位發文強調要支持本單位高考生復習,給予放假等照顧,很多報名的學生都休假全心備考。

  可直到考前最後十天,蔡東士所在的兵團還不停地給他“壓擔子”。白天,要寫學習大寨的材料;晚上,要照顧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天天煮米糊,深夜才能勻出時間來復習。電力供應緊張,晚上十點即停止供電,他只能在小煤油燈下讀書。

  當時很多應屆的高三學生慕名向他討教。應屆生們是從課本中這樣一句話來學習圓面積的:廣大工農兵在偉大的勞動實踐中探索出一條規律,知道圓的面積是1/2×周長×半徑。但老三屆的學生則是在老師的逐步引導下,從一個圓切割成無數個等腰三角形推導出這個公式的。考試制度不同,教材不同,效果大不一樣。蔡東士從老大學、教育局里弄來幾份以前的高考試卷。苦熬了十個夜晚後,他瘦骨嶙峋地赴考。

  那一年的考試,在他所在的考室,他幾乎每場都是第一個交卷。

  一答完,騎上單車就走。負責監考的湛江一中一位歷史教師,很為這位大齡青年著想,屢次上前說:“你交卷這麼早,是不是不懂?你多想一會,還有時間。”

  監考老師肯定沒有想到,這個騎單車的年輕人竟成了當年湛江的高考狀元。

  上大學似乎水到渠成了。

  誰知,錄取還有段插曲。

  當時包括中大在內的名校,很多專業都不錄取30歲以上的考生,能錄取的也占相當小的比例。

  中大中文系負責錄取工作有四人:中文系教授、黨委書記、系主任和輔導員,錄取要四個人都通過,一票否決。

  中文系的蘇教授首先發言,“這個學生語文成績高。他所在兵團曾組織編過散文集,出版了《麗日南天》等三本集子,收錄了他的文章,我帶大學生到出版社實習時看過他的稿子,文學功底不錯,一定要錄取。”

  經過一番認真的討論,他最終被中大中文系錄取。

  個中曲折,蔡東士當時並不知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