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鼎盛:軍事評論員講和平爲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9 11:49:18  


  日前,香港鳳凰衛視著名軍事評論員馬鼎盛第一次作爲廣東省政協委員踏入大會會場。這位熒屏的名嘴,怎麽會在廣東參政議政呢?但其實他與廣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曾經在東莞下鄉,曾經在韶關做工,曾經在廣州中山大學學習,又曾經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

  會前,在冬日溫暖的陽光下,我們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聽他談個人經歷,談戰爭與和平,談當政協委員的體會。
  
  ●我不是獨家探秘而是獨家分析

  記者:你在鳳凰衛視主持的《軍情觀察室》有很多人追看。我們注意到,在香港這麽一個商業中心,却生長出這麽優質的軍事專題節目,這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生態。一共播了多少集?還有那麽多內容一直做嗎?

  馬鼎盛: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期,這個節目開始以特別節目出現,到2004年開始做成了固定欄目了。節目新聞性是很强的,當天錄製當天播放,迄今播出200多集了。我力求把軍事新聞做得深,有歷史感,爭取越做越有。這令我非常滿足。

  記者:節目的資料很豐富,從那裏找料?要不要去刺探軍事機密?

  馬鼎盛:不。資料都是從公開的資源上獲得,不需要探秘。但與衆不同的是,我利用歷史研究的特長,進行分析,從事實到分析兩點一綫,拉出對未來的預測。所以BBC等機構也十分重視我的意見。我的特長不是獨家探秘,而是獨家分析。

  記者:你的軍事博客點擊率在鳳凰名人的博客中名列第一。爲什麽在這和平時期,人們會那麽關注軍事?

  馬鼎盛:戰爭與和平是相輔相成的。我研究軍事,不是說喜歡戰爭,就像醫生研究疾病不是以傳播疾病爲目的一樣。我們講軍事講戰爭,而實際上是講和平。從軍事評論員的身份講,“上品”是講和平,這也是人們喜歡我的原因。“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至高道理。

  記者:這些在中國的傳統軍事謀略裏面都存在,但歷史上真正實現這些說法的却不多。

  馬鼎盛:歷史使人睿智。我大學是學歷史的,對軍事歷史尤其有興趣。通過歷史我們可以感受到,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誤區和悲劇。我不能同意“戰爭是人類歷史前進的火車頭”這樣的觀點,古今中外很多軍事評論家關于戰爭的預測都是錯誤的。
  
  ●在不遠的將來戰爭會成爲歷史

  記者:爲什麽這樣說?

  馬鼎盛:首先,人類社會歷史是六千年,而戰爭史貫穿其間,這樣給人的誤區是有人類就是有戰爭,甚至人類社會是靠戰爭推動的。其實,戰爭不是好東西。人類歷史越發展越發達,就會越摒弃戰爭,徹底走向和平。我對21世紀懷有最光明的想法,就是埋葬戰爭。

  記者:你作出這樣判斷的依據是什麽呢?

  馬鼎盛:我預測,在不很遙遠的將來,戰爭會走進歷史。這不是講人類大同,一樣存在矛盾和紛爭,而只是人類已經聰明到不要用殺戮就可以解决國與國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以及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

  我有兩個依據:首先是歐盟的成立給了我很大的樂觀的理由。從歷史到現在,歐洲都一直是分割成國家最多的地方,直到今天還有像安道爾之類的小國,它們仍然存在就證明人民很獨立。但那麽多獨立的歐洲國家,今天居然可以在歐盟的旗幟下一體化,從經濟、邊境到貨幣統一。甚至東歐集團國家也迅速融入了歐洲統一體。

  但是矛盾也是存在的,比如法國和英國的思想意識都截然不同,這幷不妨礙英法兩國通過海底隧道相互連接,以此來加强來往。在20年前,恐怕沒人能想到歐洲會形成統一體。這證明“和平發展”、互相包容不是口號,而是趨勢,是現實。
  
  ●新的軍事觀以不需要殺人爲特點

  記者:可當前全世界仍然在發生著不少戰爭。

  馬鼎盛:這恰恰是我樂觀的第二個理由,一種新的作戰方式正在逐漸形成,不以殺人爲勝負。不但講求己方零傷亡,就是敵軍、敵國也能零傷亡。這個零是相對的,即是少而已。

  記者:也許很多人不信服這一點。

  馬鼎盛:從歷史上看,過去打仗就是講殺人,講得文明一點就是“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爲目標”,殺敵六千、自己死了三千,就說明自己贏了。從歷代到近代的戰爭都是以“殺敵”多少作爲雙方勝負的標準,砍多少個敵人腦袋來論軍功,作爲官兵晋爵封官和賞賜的依據。而人類如今進入新的歷史,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智慧,軍事觀、戰略觀以不需要殺人爲特點。我們拿數字來比較一下,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幾年才死幾千人,伊拉克死亡十幾萬人。而兩伊戰爭8年死亡多達150萬人。

  記者:這樣進行歷史比較的確很不一樣,值得我們反思。

  馬鼎盛:看歷史,再看現實,我對未來有一個清醒的預測和憧憬。

  其實,唐朝杜甫寫的詩“苟能制侵淩,豈在多殺傷?”講的也是這個道理,他開始講的“挽弓當挽强”之類的是軍事思想,而最後的這兩句的意思更加關鍵,却被人們所忽視。它爲一千多年後的戰爭發展指明了方向(笑)。

  記者:這是你學歷史的活學活用。

  馬鼎盛:對,要體察歷史也要理解現實。過去帝國主義對華侵略,除了俄、日想吞幷中國領土外,其餘的主要還是想和你做不平等的買賣,逼迫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

  現在形勢變了,中外這方面關係的內涵也變了。各地政府都想法設法引進外資投資建廠,中國加入WTO,來促進外經貿合作。現在的貿易是在共同發展的大前提下,與過去侵略完全不同。
  
  ●我想提一個新聞語言科學化的建議

  記者:鳳凰衛視已經有你和吳小莉兩位廣東省政協委員,你有沒有什麽建議要提?

  馬鼎盛:想提一個關于新聞語言必須科學化的建議。傳媒用語一定要準確,一定要科學,一定要合法,一定要以民爲本。比如,傳媒對中日之爭的釣魚島,經常會貫之以稱謂——“有爭議地區”。這是不對的。釣魚島從來都是中國的,怎麽成了“有爭議地區”了呢?應該是對方才會這麽說。我們要這麽說,就是望其中而得其下了。

  第二個是名詞的稱呼問題:比如對于恐怖分子和武裝人員。什麽是武裝人員?拿槍的就是,是一個沒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詞。當身份還未明瞭時,可以稱爲武裝人員。而當某個所謂的武裝人員開槍打死某國政要,最客氣的稱呼是“殺手”,再嚴重一點就是“凶手”或者“恐怖分子”。上次巴基斯坦綁架中國工程師,我在鳳凰台第一次說起的時候,稱呼其爲“恐怖分子”。傳媒是有立場的,傳媒的背後是人,首先是良民、守法的人民。(來源:南方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