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雄對話張漢青:討論轉型期社會人文關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8 15:27:17  


  張漢青,1931年出生於廣東揭西。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廣州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廣東省人大制度研究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廣東嶺南詩社社長。著有雜文集《挑燈集》,散文集《故鄉的榕樹》,論文集《在改革開放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專集《張漢青文集》等。

  “世紀廣東學人”體現媒體創意

  與之前拜訪對象不同,張漢青是一位閱歷豐富、學識淵博的“學者型領導”,他與林雄的訪談集中在文化政策的制定、把握輿論導向、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

  對話中,張漢青對今天的媒體環境流露出一絲憂心,他說:“你看,現在很多年輕人翻開報紙首先就看娛樂版,‘八卦’新聞看得津津有味,前面的時政、社會新聞反而是一瞥而過。一些電影、書籍為了吸引觀衆和讀者,在媒體上連篇累牘地猛炒“話題”,我聽說一些家長也很反感這種做法,他們曾經公開質疑:要是你的孩子天天去看這些書和電影,你放心嗎?可見百姓對這些不良傾向是存在擔心的,心裡是有一把衡量的標尺的。”對於今天的80後、90後,張漢青嘆了一口氣,笑著說:“現在的孩子聰明、開放,接受新鮮事物快,但也有難管的一面,逆反心重,你要是一味去制止他,越是禁書、禁片,他越是追著要看,可見引導還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訪談中,林雄和張漢青都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近年來銳意創新、勇立潮頭的種種舉措,予以了高度肯定。例如他們認為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和雲南出版集團聯合打造新版《雲南信息報》,樹立了省內媒體“走出去”的典範。張漢青還大力贊揚了《南方日報》今年推出的“世紀廣東學人”大型系列報道;他說,這一策劃體現了新時期媒體的公益心和責任感,很有創意,也很有氣魄和前瞻性,是真正的“高度決定影響力”。同時,他建議,除了“學人”,廣東文化名人還可以梳理出一批對時局民情具有獨立見解的“智者”系列,還可以經營改革開放大潮中湧現的“闖將”系列和“實幹家”系列。

  任何時候都要堅信真善美

  張漢青: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信真善美對人心的感召力,人都是擇善而從之的。王安石有一句詩,“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塑造一個時代的精神是最難的,但唯有精神可以跨越時代,傳承下去。我們就是要著力做好“培根”的工作。

  林雄:一家志存高遠的媒體,一定是具有社會責任感、充滿正氣和積極促進社會成員之間和諧、維護國家利益的健康力量,而不是相反。現在的一些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上有些不同聲音難以避免,不能完全不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但是,意見泛濫,主旋律的聲音被淹沒也不行。

  林雄:廣東省對文化工作一直抓得很緊,力度很大,7月中旬即將召開省委全會專門討論建設文化強省的工作,規格之高是多年未有過的。您被尊為學者型領導,長期參與文化建設和領導,您怎麼看今天廣東文化建設問題?

  張漢青:目前廣東所處的歷史階段,既是改革開放前30年的延伸,又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我覺得,今天我們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實是一場偉大的變革,它的意義可以說不亞於當年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這個新時期很關鍵,思想陣地很活躍,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機遇,新挑戰,需要我們調整思維和工作方式。不轉變是不行的,轉變得不好,也不行。

  拿傳媒作例子,現在像《南方日報》這樣的大報,都在要聞第二版開設整版的評論,加強社論,強調發出自己的聲音,對於政府政策、國家大事,甚至可以直接進行批評,提出不同主張和看法,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事。媒體監督的力量比過去大大增強了,這是很好的,但傳媒領域在探索中深化改革、適應當今讀者需求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成熟的傾向,比如大篇幅炒作明星緋聞等。過去抓思想工作很講究“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允許什麼”,今天我們同樣也需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傳媒自律,做到寬嚴結合,疏堵有序。

  林雄:你提到了媒體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傳媒改革是文化體制改革的一部分,要通過改革,增強媒體的生機活力,擴大主流媒體的陣地和傳播力、影響力。當然也出現了媒體在市場條件下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一些媒體為了應對競爭,專在吸引眼球上下功夫,格調不高,缺乏社會責任心。好比最近很盛行的一些電視相親節目,反映出一些電視台媚俗失格的傾向,同時也是電視媒體收視率競爭日趨激烈的結果。說到底還是一個怎麼競爭提高、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相促進的老話題。

  一家志存高遠的媒體,一定是具有社會責任感、充滿正氣和積極促進社會成員之間和諧、維護國家利益的健康力量,而不是相反。現在的一些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上有些不同聲音難以避免,不能完全不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但是,意見泛濫,主旋律的聲音被淹沒也不行。如何管理和引導?“和風細雨”的方式往往效果更好。我認為,廣東是傳媒大省,這是我們建設文化強省很大的一個優勢,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網絡平台,積極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為建設文化強省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和良好的輿論環境。

  張漢青:我也算是一個老報人。對於媒體,我向來的態度都是關心、支持,應該給予寬鬆的環境,為他們做大做強創造條件和空間,但是對於一些媒體過度娛樂化、到處是花邊新聞的傾向,要持續予以正面的引導,提升民衆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欣賞水平和甄別能力。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信真善美對人心的感召力,人都是擇善而從之的。王安石有一句詩:“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我把它改了一下,“去蕪存菁培根底,天長地久見精神。”塑造一個時代的精神是最難的,但唯有精神可以跨越時代,傳承下去。我們就是要著力做好“培根”的工作。當年小平同志說,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現在還是一樣的,GDP固然重要,思想工作什麼時候都不能放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