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生存掙扎——讀阮籍《詠懷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4 17:01:01  


  灼灼西隤日,餘光照我衣。回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饑。如何當路子,磐折忘所歸?豈為誇譽名,憔悴使心悲。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黃鵠游四海,中路將安歸? 

  處於正始時期的阮籍是最倒黴的,生活上他雖也能與嵇康、劉伶等“竹林七賢”為友,常聚于竹林之下暢飲釋懷,但也實屬不可為而為之的故意行為。政治上他則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政局的險惡迫使他採取謹慎避禍、明哲保身的態度,或閉門讀書,或登山臨水,口不臧否人物,只用青白眼接待來客,實在是生存得極其痛苦。 

  此處所選的是《詠懷詩》八十二中的第八首,詩人將自然環境和個人所處的政治環境緊密聯繫在一起,用動物的意象表達出他自己所遭受到的政治壓迫和不得不作出的生存選擇。 

  詩的前六句是借搖搖欲墜的夕陽之景表達出一種寒氣逼人的政治環境。這種環境是很奇特的,西邊的墜日看起來仍是灼熱的,但餘光照著我卻使我感覺不到溫暖。回顧四周的環境,寒風回旋,使得鳥兒們也不得不相親相依,保存生命。“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饑”仍是以鳥獸的行為說明它們互相依賴而得以生存的謀略。周周,一種傳說中的鳥,因為腦袋大又重而尾屈翹,到河中飲水時會栽到水裏去,於是它們就互相幫助,一個飲水時另一個就銜住它的羽毛,然後互相調換。蛩蛩是傳說中的獸,其形狀如馬,前足高像鹿,後足像兔,前足高不便於吃草,但奔走起來卻很快。另有一種動物名鑥,前足低矮像鼠,後足像兔,便於吃草卻不便於奔跑。這兩種動物互相幫助,互相依賴,吃草時鑥為蛩幫忙,一旦有難時蛩則背起鑥奔逃。古人稱這兩種相互依存的動物為比肩獸。蛩與鑥雖是傳說中的怪獸,但根據現在考古研究,疑是兩種類型的恐龍。這種環境描寫的確是在影射當時的政治環境。正始時期,名義上雖為曹魏政權,但大權已逐漸被司馬懿篡奪;到正始十年曹爽被司馬懿所殺時,司馬氏乾脆獨掌朝政。詩人影射的是曹魏皇室的這顆太陽已經下墜,它已無力照顧到傾向于它的臣子們了,臣子們正如旋風中的寒鳥驚獸,只能各自為自己謀慮求得性命安全。 

  “如何當路子,磐折忘所歸”後的八句,詩人為那些拼命追求名位只知進而不知退的人感到惋惜,同時又向世人表明自己當量力而行,選擇下位而棲不願高飛。“當路子”是指那些居於權勢高位和要路的人;“磐折忘所歸”是指那些位居高位要路的人謙恭從事,腰彎得像磐一樣,竟然還一路高歌猛進而不知道其歸宿何在。 

  阮籍所處的時代畢竟是一個政治不清明、思想極其壓抑的時代,他的那種如履薄冰的生存態度是由“一生不自保,何況戀妻子”的生存環境所決定的,但是他對生存之路的選擇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借鑒意義。如今的社會價值觀念多元化,人與人之間的能力與能量也不同,量力而為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名利是懸在頭上的兩把利劍,玩得不好輕則“憔悴使心悲”,重則魂逝命不歸。當路子們更是不得不警醒的呀!

  作者:蔣述卓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