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登石坑崆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3 18:39:06  


  石坑崆算不上名山。但自從我知道她是廣東的最高峰之後,就一直想上去看看。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居然始終未能如願。今年春天,終於又有了一次去粵北的機會。這一回,我可真要抓住機遇了。

  從廣州到粵北,如今有了一條方便快捷的京珠高速公路。公路像一條白色的飄帶,從遠處的高山峽谷中一路飄蕩過來。車窗外,山風帶著零零星星的春雨,清新而濕潤,撲在臉上,使人身心格外舒暢。車子經過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然後到了南嶺腳下的南嶺小鎮。要去石坑崆,就得先在小鎮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登山。

  安頓下來,便邀上幾個年青人先去小鎮遊逛。所謂小鎮,實際上就是撒落在一條狹長山溝裏的村子。小河畔穿村而過,隔河相望的山崗上,三三兩兩地分散著幾片青灰色的磚瓦平房。平房周圍是田野和山林。我們沿著公路漫步,既不見繁華的購物中心、百貨大樓,也沒有燈紅酒綠的娛樂場所,連廣告牌和汽車也很少見。路旁幾間還在營業的店鋪,賣的也多是菇菌、菜幹、五指毛桃之類的當地土產,仿佛覺得又到了我非常熟悉的粵北農村。一打聽,才知道這就是上世紀60年代建起來的乳陽林業局所在地,而現在的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實際上也就是當年的乳陽林場了。

  林場很大,四周起伏的山野田園,輕煙籠罩的青灰色民居,河灘上一堆堆被山洪沖瀉而下的怪石……夜宿橙屋酒店。一幢依山傍河,橙、白、綠三色相間的三層小樓。原來這也是由二十多年前的林場招待所改建而成的。據說外來者都喜歡住在這裏,還說這是一間“帶故事”的酒店。入住後,果然發現床頭櫃上放著一疊“故事”,都是當年林場老職工的“口述歷史”。一頁頁讀下去,你會對那個遠去的年代和當年在這裏發生的一切,對他們種種艱難困苦的經歷浮想聯翩,感慨不已。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當我躺在床上盡情地享受這難得的寧靜之夜時,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當年的青春激情和革命鬥志。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向著南嶺的腹地,向著石坑崆出發了。一進入這片廣東最完整、最龐大的原始森林,汽車就仿佛成了一隻白色的潛艇,在遮天蔽日無邊無際的綠波翠浪中穿行。我已經分不清東西南北,只知道四面八方都被茂密的森林包裹著,山風夾著草木的芬芳不斷地吹進車裏來。各種樹木、藤蘿高高低低,橫生豎長,千姿百態,墨綠、淺綠、嫩黃、粉紅,讓人目不暇接。其中有紅豆杉、嶺南槭、黃櫨葉、山烏桕等等,更多的就叫不出名字了。綠波翠浪中,有時又冒出一叢叢紅色的杜鵑,粉紅的櫻桃,潔白的木蓮,還有許多黃色的藍色的花叢,把這綠色的世界裝點得更加五彩繽紛。再看對面的山頭,也都佈滿茂密的森林,綠波湧動,直接藍天。當汽車繞行一個大大的“之”字翻上一處山坳時,卻見前面出現一大片翠黃色的松林,與另一邊的深綠色形成明顯的對比。導遊告訴我們,這就是有名的“廣東松”了,而且這是世界上保存最大片的廣東松原始林。廣東松最奇特的地方,是松葉的顏色可以隨四季變幻,春夏翠黃蒼勁,寒冬一片粉藍,所以又叫做藍松。這景致,也應該是南嶺獨有的。因為這裏也是我國冬季有冰雪的最南端,獨特的氣候地理條件才造就了獨特的廣東松。這一帶又是華南虎的最後棲息地,可惜我們這次沒有見到。據介紹,這裏是整個嶺南地區生物品種最多的地方,至今發現的植物有2000多種,野生動物有200多種,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一、二級動植物就有82種之多。所以這一帶也稱為廣東的物種寶庫,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汽車依著山勢,不斷在森林中繞來繞去,透過樹林,可見白花花的清泉在坡下的穀底奔騰。有時一股清泉從懸崖峭壁一瀉而下,形成各種形狀的瀑布,跌落在形形色色的碧水潭中,像白綢,像銀紗,在森林中飄忽不定時隱時現。

  導遊說,快到了。我們下車步行到一個更高的山坳上,只見四周茂密的森林突然消失了,頭頂出現了遼闊的天空,身旁只有低矮的灌木叢,山風也突然變大了,迎面呼呼而來。四周起伏的山巒已在腳下,盡收眼底。沿著山梁往左邊望去,只見一座褐色的山峰在遠處迎風矗立著,這就是石坑崆的主峰了。

  往主峰的路雖然有點陡峭,也並不難走。是一條盤山而上的砂石公路。只是越往上走這山峰便越是裸露,連灌木叢也越來越低矮稀少,到後來便只有一叢叢野草還零零星星頑強地鑲嵌在風化了的岩石縫裏。

  主峰頂上儘管也是凹凸不平,卻有開闊的地方可供遊人行走拍照。靠南邊的一端豎起一塊巨石,上書“廣東第一峰”,海拔1902米。而北端則建起了一座雕塑,雕著一雙手,捧著一個圓球,雕塑的底座上刻著“湘粵同心共創輝煌”字樣。導遊說,這個地方正好是湘粵兩省的交界點,所以兩省的人都在這裏作了標記。廣東人叫石坑崆,湖南人叫猛坑石。而且巧得很,這邊是乳源的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另一邊則是湖南宜章的莽山國家森林公園,這兩個公園都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聽到這裏,我不禁笑了。我這個出生在湖南,工作在廣東的人正好腳踏兩省,既是廣東人又是湖南人,一瞬間就可以在兩省間來回走動,真是一樁意想不到的樂事。

  登高志在望遠。站在這座橫跨兩省的主峰上極目遠望,只見遼闊的藍天下,不分東南西北,都是山的世界,雲的海洋。近的山,黑蒼蒼的,高大險峻,氣勢磅礴。遠的山,迷迷濛濛,在雲海中若隱若現,像一座座墨綠的島嶼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天邊。有人告訴我,廣東的第二、第三高峰也在附近,所以這一帶也稱為廣東的屋脊。回想起我們剛剛穿過的大森林,你就可以想像得出,在這個龐大無邊的“屋脊”下,珍藏了多少各式各樣的寶藏和自由自在的生命啊!又棲息著多少像廣東松、華南虎這樣的珍稀物種啊!她的價值是絕對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也是任何力量都無法再造的。

  站在這雄踞群峰之上的石坑崆頂,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什麼叫天高地厚,什麼是遼闊之美。對於這嚮往已久的峰頂,你也許覺得有點出乎意料的單調,頭頂只有高遠的藍天,腳下只有裸露的岩石,既沒茂密的森林也無奇花異草的裝點。因為她太高,她的海拔高度實際上已遠遠超過了泰山、衡山、嵩山、廬山、黃山等許多天下名山。高處不勝寒,許多動植物都無法在這裏生存。而億萬年的風霜雨雪還在使這峰頂的岩石不斷風化、崩裂。但石坑崆卻像一位無名的英雄,一位歷盡滄桑的巨人,依然不屈不撓地頑強地矗立在天地之間,守望著這片浩瀚的大森林,守望著祖國南方這塊神奇壯麗,裝滿稀世珍寶的福地。

  山水自然,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而且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命的組成部分。歷史的教訓已經使我們明白,人與自然絕不是簡單的征服與被征服,索取與被索取的關係,而只能是和諧友好,共生共存的關係。願石坑崆和她守望的這片天然生態屏障永遠與天地共存,與我們的子子孫孫同在。(作者:陳中秋)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