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三角麒麟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4 11:22:38  


  根據《詞淵》所述,麒麟形如鹿、獨角、牛尾,雄的叫麒,雌的叫麟,民間認為是一種吉祥物。由於三角鎮位於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水鄉地帶,當地人以種養農作物與打漁為生,人們祈求日子過得風調雨順,出海打漁平安,種養有好收成,因此,三角鎮的村民將麒麟作為拜祭的對象,信奉它能驅邪和保佑平安,並根據麒麟的形狀和神態創作了獨具本土特色的麒麟舞,在歲時節令進行舞麒麟。歷史上,以東會村、三角村、南村三個村的舞麒麟活動最為活躍。

  三角的麒麟,一般是由本地熟悉扎作手藝的民間藝人用竹篾扎作,粘上玉扣紙和紗紙後進行麒麟面部圖案描繪,並襯上麒麟被、麒麟尾等。麒麟扎作好之後,在農歷十二月的廿六、廿七、廿八等吉日,在供奉有麒麟祖師的牌位——“風火院”前,由一個男童為麒麟進行點睛,取其生生猛猛的意思。在點睛的當晚,選擇一個沒有光線的地方,在一棵大樹下燒起爆竹,進行麒麟的采青儀式。麒麟采青後,將象徵“青”的樹葉銜著回到“風火院”,將“青”奉給祖師牌位前。到了年三十,麒麟還要到村中的土地公前進行“拜土地”。

  在一連串的拜祭儀式過後,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三角村民都有舞麒麟的習俗。一般是在村中挨家逐戶地舞麒麟。每當麒麟到來,主人家就會打開大門,燒起爆竹來迎接,並在大門口吊上生菜等被麒麟采青。麒麟采青之後,主人家就會遞上一封“利是”致謝。另外,三角村民在新鋪開張、新船下水、房屋奠基或是老人大壽等,都會有舞麒麟的習俗。

  三角麒麟是一種以中國傳統武術中的洪家拳和莫家腿為主要動作的動物舞蹈。自清末誕生以來,三角麒麟舞一直深受三角村民的歡迎,每逢春節的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村民都有舞麒麟祈求風調雨順、身體健康、種養有好收成的習俗。三角麒麟舞從清末誕生起到20世紀五十年代,在當地一直都很興盛,其中,平安、居安、東會三支隊伍更是十分活躍。到了20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期間,三角麒麟舞被迫停頓。到了2003年,三角麒麟舞重出江湖,三角鎮成立了麒麟武術協會重振麒麟舞威風。2003年,在三角鎮曾經舉行過一次大型的麒麟舞表演,引來了數萬多觀眾前來觀看。2007年,三角鎮成立文聯,將三角麒麟武術隊正式納入下屬分會,三角麒麟得以傳承。

  每逢農歷春節過後的正月裡,三角村民都有舞麒麟拜年的習俗。

  舞麒麟,首先是要扎作麒麟。每年農歷年底前,村中的扎作藝人提前幾天將質地柔韌的竹子放在河中浸泡,之後,就要開篾,首先要扎作麒麟頭:扎成內籠直徑43厘米、高50厘米的麒麟頭形狀竹架,然後,在麒麟頭的扎作竹架上糊上兩層玉扣紙和兩層紗紙,描上淡黃的底色,再畫上麒麟面部圖案。用水鬆木做眼睛,並用兔絲毛裝飾頭部,使麒麟頭更加活靈活現。麒麟頭做好之後,開始做麒麟身,麒麟身一般是有4米長、內籠直徑50厘米,用竹篾扎作而成,外糊紗紙,再披麒麟被。麒麟被:以白底紅面的布為被,以五色線綉上麒麟和紅藍綠白等顔色,整張麒麟被長約4米,寬1.6米。接著是做麒麟尾:用藤條扎作,連接在麒麟骨架上,長約70厘米。麒麟扎作好之後,就會選擇吉日進行點睛。一般會在農歷十二月的廿六、廿七、廿八進行點睛,並為麒麟進行開口儀式。點睛在武館內進行。武館內,供有麒麟祖師的牌位— “風火院”,舞麒麟者殺一只生雞和香燭衣紙作為祭祀用品,並備朱砂、毛筆作點睛材料。一般由一個8—10歲的男童進行點睛,取其生生猛猛的意思。麒麟點睛之後,還要有一個采青儀式在點睛的當晚進行。到了晚上九點左右,舞麒麟者在沒有光線的地方,選擇一棵大樹進行采青,采青時,首先要燒起爆竹,然後,麒麟撲上樹上,在黑暗中摘下一片樹葉,表示開口采青。然後,麒麟將樹葉銜著回到“風火院”,將“青”奉給祖師。到了年三十,還會去村中的土地公“拜土地”。

  到正月初一到十五連續15天,麒麟隊會到村中祠堂以及村中家家戶戶拜年。麒麟所到之處,每戶人家都會燒爆竹迎接,有的人家還會安排麒麟采青。

  除了農歷春節外,三角村在祝壽、開市、入夥、新船下水等重要節慶儀式上,都會請來舞麒麟慶賀。當舞麒麟者將麒麟舞到主人家門口,在主家的炮竹燃放過後,舞麒麟者就開始一系列舞蹈動作,最後進行采青,麒麟騰空將主人家吊在高處的“生菜”采下銜在口中,然後,主人家會遞上一封利是作為答謝。

  來源:廣東文化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