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廣州那些漸行漸遠的嶺南風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2 15:38:35  


  外地人提到廣州,總會聯想到光怪陸離、聲色犬馬的夜生活;或是廣州做為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帶頭大哥的形像。其實在廣州生活久了,就會慢慢發現廣州也有著深邃的歷史,時尚而不幼稚不輕飄。只是城市的錦玉繁華和飛速發展似乎淹沒了歷史,從南越王墓到蘇東坡後代墓群;從三元裡抗英記念碑到黃埔軍校;再從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到沙面的殖民建築,見多識廣的都市人對此熟視無睹。我羨慕廣州的學生,因為他們除了歷史書,還有那麼多看得見的鮮活素材。每次看到小洲村那個建於1909年的“東方理髮館”,我都是很感慨,我佩服它的倔強,全球化的現代文明衝擊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保持本色需要一分堅持。可喜的是,那天在西門口經過,看到一個民國初期的老當鋪也相當完整的被保護了起來,與之對應,中山四路大東門那個清末的老當鋪也修好了。它們終於尋到了它們在城市中的價值和位置。 

  有些歷史是沉重的,而植藏在深巷中的民風民俗卻是親切的,同樣讓人難以忘記。這些幾千年來形成的獨特的嶺南文化,經常讓初來廣州的人驚怪不已。但是入鄉隨俗後就見怪不怪,反而感覺很可愛。 

  一、鏗鏘粵語蠻海外。充斥滿耳的“鳥語”,是最先另外地人莫名的,其實在國外有華人的地方就能聽到粵語,在外地旅遊,聽到粵語解說詞,廣州人都會感到很親切。粵語九聲六調,外國人說這是在聽音樂。 

  二、頭杯茶水燙碗筷。這早起一上茶樓,就體驗到好幾怪。廣州人一般先用茶水涮茶杯、碗筷、匙羹等,涮完後的水就倒入一個叫“水盅”的容器。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嶺南氣候潮濕,蟑螂較多,食客用餐前用茶水衝洗食具上的蟑螂xx,其實在家中的碗筷也是用水衝洗乾淨後,或是放在消毒櫃裡面,不能散放在外面,否則很容易被蟑螂光顧。茶水燙碗筷的習慣不一定是在粵菜館出現,比如湘菜館、川菜館、東北菜館等都可以見到,除非是吃西餐就免了。如今,有專業的清潔公司負責清洗打包包裝食具,這種現象越來越少見了。 

  三、叩桌致謝最奇怪。不管是服務員還是朋友之間倒茶,受茶者總要彎起右手中間的兩個或三個手指,輕輕的叩擊桌子,表示感謝。傳說當年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時和當地農民一起吃飯,給農民倒茶時順便也給自己的隨從倒茶。隨從大驚,因為皇帝給自己倒茶,自己理應叩頭答謝(叩謝),可不能暴露乾隆身份,不可能叩謝,因此隨從靈機一動,彎起手指敲桌子表示“叩謝”。 

  四、靚仔靚女人人愛。不僅服務員可以稱為“靚仔”和“靚女”,在廣州,只要您不是老態龍鐘,在很多非正式的場合,都有大把機會被喚作“靚仔”或“靚女”,而不是生硬的“先生小姐”,儘管您可能自以為並不“靚”也不“帥”。 

  五、雞蛋照著燈泡賣。嘆罷早茶,去菜市場逛逛,又會發現幾大怪。北方人買雞蛋一般拿起來,用手晃一晃,感覺不散黃就可以了,而在廣東、香港和澳門,賣雞蛋的檔主要準備一種特殊裝備,一個長條形木匣開4-5個小洞,裡面分別裝有燈炮和開關,把雞蛋放在小洞上,打開開關,通過這個“透光試驗”來鑒別雞蛋,避免買到散黃的“壞蛋”。超市裡包裝精美,捆綁牢靠的“品牌蛋”,貌似品質過關,可是如果運氣不好,僅僅碰到一個臭雞蛋,就可以攪壞一鍋菜。我有個同事炒雞蛋就是打開一個雞蛋放一個碗,如果沒有散黃或發臭才敢聚合起來上灶炒。看來超市也可以引進鑒別雞蛋的這種方法吧。 

  六、鮮花菜市場裡曬。廣州不愧為“花城”,四季花開,居民買花同買菜一樣隨意。每每見到品種繁多,繽紛艶麗的鮮花總是被誘惑,可是想到花兒凋謝枯萎被打掃扔掉的慘狀,就打消念頭。君不見春節過後,滿大街的垃圾桶從裡到外都是枯枝爛葉,殘花敗柳,盆栽的也難逃厄運,畢竟細心體貼而且專業的護花使者不多。我想如果把鮮花當做有生命的精靈,讓它們在大自然中盡情綻放可能會更美,而不是在街坊溫馨的家中完成輝煌的涅磐。 

  七、涼茶鋪子滿街擺,藥材煲湯是例牌。糖水度夏很自在,藥食結合真不賴。嶺南夏季綿長炎熱,自古多瘴氣多瘟疫,人們在利用藥材和食物治愈疾病的同時,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涼茶文化、煲湯文化和糖水文化”。大部分的廣州主婦講起煲湯和糖水的功用來都是津津樂道,各種藥材食材在解病救疾、預防保健方面運用的淋漓盡致。如今的涼茶鋪衍生出夏季的椰奶和冬季溫補的桂圓紅棗等品種,早就是見涼而非涼,似茶而非茶了。 

  八、水溝裡面龍舟賽。河湧依舊,儀式依舊,熱情依舊,人情依舊。這是村裡的老小聚首的場合,賽的更是一種精神。 

  九、零碎利是真無奈。春節後開工前是煩瑣的包利市、拆利市,絕大多數是1元、2元、5元、10元的小零鈔,浪費很多時間,而且也不衛生。 

  十、城中村種房不種菜。想當年,迅速城市化,密植出了密密麻麻的毫無規劃的小樓房;如今,弊端越來越多,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巷子裡的孩子們會哭,坐在老祠堂門口納涼的阿婆會哭。城中村曾經是許多外地人來廣州創業“撈食”的第一站,安身立命築夢的家園。說來奇怪,城中村的日子那麼苦,那麼擠,那麼吵,那麼臟,夏天那麼熱,冬天那麼冷,然而那裡的生活卻為什麼那樣的難以忘懷,只因簡單而方便的生活嗎?真是個解不開的“城中村文化”。暗淡了,窄巷燈影;遠去了,喧囂蟬鳴。深夜,我坐在村口的石凳上,店鋪都一個個準備打烊了,昏黃的路燈下,幾個細路仔還在痴迷的滑滑板,周圍靜寂寂的,沒有嘰嘰喳喳,像默片,眼前的情景和自己的童年如此相似,同樣的時光,同樣的小巷,不同的只是手中的玩具,我終於明白了,只有高度文明和發達的城市才有資格懷舊,原來流進血液的東西是難以忘記的。 

  這些獨特的嶺南風情漸行漸遠,轉眼間仿佛凝固成上下九步行街的雕塑或荔灣公園的壁畫,供後人瞻仰。 (晃岩)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