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化會“呼吸”,古城煥生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2 15:28:12  


潮州古牌坊街
  潮州素有“海濱鄒魯”、“嶺東首邑”的美譽,現有文物古跡728處,是粵東文物古跡最密集的地方。早在上世紀80年代,潮州就被評為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

  南方日報報道,2009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粵東工作會議潮州現場會上明確要求潮州“大力推進經濟與文化融合,走出一條新路,為全省提供示範”。

  近年來,潮州一直致力於加強文化建設,圍繞潮州“一橋一街”的修復工程,以古城文化旅遊區建設為龍頭,潮州文化旅遊資源的挖掘、整合、包裝和宣傳的力度,大大提升。

  與此同時,在東部客家重鎮河源、揭陽,亦不約而同地掀起復興客家文化的熱潮――在修復佗城古鎮和興建“揭陽樓”的過程中,當地政府發揮文化的導向功能,以文化特色作為核心競爭力,促進整個旅遊業的發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潮州古城仍充滿新活力

  今年6月11日是中國“文化遺產日”,潮州市文物保護和文化旅遊事業迎來一樁大喜事――潮州市的地標“太平街義興甲巷”從全國近400條候選街區中脫穎而出,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成為到目前為止廣東省唯一經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認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消息傳來,潮州廣濟門廣場雄獅起舞,鼓點飛揚。

  今年3月,“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專家考察團蒞潮考察調研時,對潮州牌坊街區的保護工作予以了高度評價。專家們認為,長度不到2公里的太平街上現存明清古牌坊47座,其歷史之久、規模之廣、密度之大,實屬全國罕見。潮州古城以牌坊街為中軸線,把周圍的街、路、巷、裡以及古民居連成一片,又與古城城門、韓文公祠、廣濟橋等招牌景點相通,保存了整個歷史街區的完整格局和真實風貌。

  專家們特別指出,潮州古城是一座擁有較多居民的“活城”,而牌坊街還是潮州功夫茶、潮綉、泥塑、潮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展示、傳承的核心地帶。豐厚的人文積澱與現代商業的和諧交融,為古城注入了嶄新活力。

  傳統工藝走上產業化之路

  近年來,潮州圍繞“著力打造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城”這一指導思想,累積投入10多億元,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一批文物景點進行全面修復。另一方面,潮州擁有潮劇、潮州木雕、潮綉、鐵枝木偶等12項國家級“非遺”瑰寶。潮州市委、市政府制訂了對民間工藝人才的獎勵辦法,為“非遺”項目的傳承解決資金和場地等後顧之憂,例如劃撥原市政府大樓作為木雕藝術館和潮綉研究所用房,又劃撥原市法院辦公樓給潮劇藝術中心建立“潮州戲苑”,每年撥出10萬元作為潮劇傳習和展演的專項資金。此外,當地政府還通過舉行博覽會、舉辦產業培訓班等措施,大力推動潮州木雕、潮綉、泥塑、陶瓷等傳統工藝通過技術創新,走上產業化之路,爭取新的生存空間。

  今日的潮州古城以廣濟橋和牌坊街為龍頭,串起一江兩岸文物古跡,遊客逛累了可以喝功夫茶、聽潮劇、品潮州菜。據統計,潮州旅遊業收入以年均13%左右速度遞增。今年2月舉行的花燈節,更是吸引到數十萬人蜂擁而至。

  保護文化與經濟發展共贏

  無獨有偶,揭陽也在著力展示歷史底蘊、承續傳統傾力打造的城市新地標――揭陽樓及其廣場。揭陽樓自去年12月落成以來,在不到5個月時間,創下了180多萬人次的接待量,全面激活了周邊景點、餐飲住宿和商貿。

  當“看揭陽樓去”成了粵東旅遊的新引擎時,還有一處借文物保護和文化旅遊、促進地方文化與經濟互利共贏的實例,同樣出現在粵東偏遠地區――南越王趙佗的興王發跡之地、秦朝在嶺南最早設置的四大古縣之一的龍川佗城。

  借助河源籌辦2010年“世客會”的契機,一場由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古城升級改造工程拉開了序幕。規劃方面,河源市委、市政府力邀省內外的文博、城建規劃專家來佗城考察“會診”,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指導修復工作;資金方面,堅持“能保住的都保住”的原則重金投入,並號召龍川本地和客籍企業家踴躍捐款、主動承包百歲街等景點的修繕工作。

  修復如故的學宮、考棚等歷代文物,重新散發出綿綿不絕的古風遺韵,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傳統、世代累積的文化認同和精神血緣,都找到了賴以延續的載體。今年春節黃金周,佗城景區接待遊客14.3萬人次,品牌名氣大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