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廣州水城的歷史記憶:江海交匯的水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5 08:45:35  


廣州荔枝湾:重现昔日“荔湾”。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概括了廣州這座山水城市的自然風光。然而,廣州古城,指的是古代以城墻圈起來的城區,其地不超出今越秀區。今天的廣州老城區並不處三江交匯之處,海岸已移至50多公里處的南沙。流經海珠橋下的珠江江面寬僅170米左右。城內原有濠湧溝渠,多被覆蓋,更不可能行船。城郊,如荔灣“十裡泮塘煙雨霏”景色,早已代之以高樓林立的街景。說起廣州水城,需要喚起歷史的回憶。

  秦漢番禺城是名副其實的江海交匯之城

  廣州古城的江海區位,誠如《羊城古鈔》所言:“大海環其東,眾水匯於前,群峰擁於後”。遠古時期,廣州中心市區到黃埔一帶,是一東寬西狹的漏鬥形淺海灣,潮汐沿珠江上溯,北可至今三水蘆苞。1937年,中山大學吳尚時教授在廣州河南七星崗發現6000多年前形成的海蝕崖及海蝕平台的古海岸遺跡,滄海桑田,這片海岸已深入大陸100多公里。廣州建城初期的秦漢時期,海潮由獅子洋汹湧而來,海浪直擊越秀山南麓。地質鑽孔在今省政府、省科學館、芳草街、中山圖書館等地,發現了距今2500年至1500年的海相沉積物,證明今珠江北岸的廣大地區當時為海水所淹沒。

  秦漢時期,西江為幹流,北江為其支流,兩江合流後向東流經廣州入海。《水經注.泿水》稱:泿水“又東至南海番禺縣西分為兩:其一南入於海,其一又東過縣東南入於海”。曾昭璇先生考證,“其一南入於海”指的是今北江下游出海主幹道——東平水道,而“過縣東南,入於海”則指的是經今珠江廣州河道至獅子洋水道入海。《史記》稱漢武帝平南越國時“發夜郎兵,下牂牁江,鹹會番禺”,《讀史方輿紀要》稱西江為當時中原至“兩廣舟船必由之路”,走的便是經廣州至獅子洋入海這條河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