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舂米與碾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2 16:45:44  


  中山地處珠三角西岸,東西兩面瀕海,沙田廣闊,屬水網地帶,是廣東的主要產糧區。資料顯示,解放前中山沙田多達一萬四千頃,其中以黃圃一帶為最廣闊,約占五十萬畝,被稱為東海十六沙。至於小欖、南朗、坦洲等鄉鎮,沙田面積亦有十數萬畝。廣闊肥沃的黃圃,因與順德毗鄰,在前清蠶絲業鼎盛時期,該鎮的沙田業主,幾乎全是順德籍的富農或地主。至於解放前的稻穀銷量,除自我供給外,中山不少稻穀還銷往江門、陳村、澳門等地。本域之內,以石岐為主要銷售市場,每逢農曆三、六、九沙崗墟期,商販們聚集在東門外學宮(今市人民醫院)的對開空地擺賣稻穀,此處遂被稱為“新學賣谷地”。

  舂米往事

  概而言之,碾米機出現以前,中山老百姓吃的米全依賴石碓來舂。1912年,中山第一間機械碾米廠現身于石岐,至上世紀30年代碾米業漸有起色,到了解放前後碾米機基本代替了石碓。自從有了碾米機,農戶們無須舂米,都把稻穀挑去加工,以至碾米廠的機器整日轟鳴不歇。事實亦是如此,未有機器碾米之前,哪怕是一個精壯勞動力,一天最多只能舂上百公斤米,而機器碾米的效率則高出人力百倍有多。身為珠三角產糧區的中山,其農戶一早盼望米機出現,用以代替勞累的手工操作。

  儘管舂米已成如煙往事,可在老一輩中山人心中,它飽含著不少歷史記憶,甚至催化了一種情結。舂米所用工具,實為石碓。該物由大塊青石鑿成的碓和臼構成,原理如同中藥鋪裏面用的搗藥罐,一個銅錘加上一個銅罐,只不過石碓和石臼更顯巨大罷了。世人巧妙運用杠杆原理,把石臼埋進地下,還往石碓處榫上一根木長杆。到了舂米的時候,一人站在杆頭,踩下杆頭,石碓提高,鬆開腳,石碓砸下,反復直至完工。在衝擊與摩擦中,稻穀的外殼剝脫了,粘著在米粒外層的糠屑掉了,潔白晶瑩的米粒沉入臼底,灰黃粗糙的稻殼則存留在表層。從臼底取一捧稻殼和米的混合物,吹去輕飄的稻殼,若米中沒有未脫殼的稻粒,則算完成了舂米的操作;隨後,由婦女把臼中混合物扒到竹匾,簸去稻殼,再用篩子篩去米糠,剩餘之米便可用來做飯。

  言及舂米,坊間還有個涉及粉果的典故。南宋景炎二年,即公元1277年,10歲的小皇帝宋端宗為躲避蒙古大軍的追殺,在親隨大臣的護送下,從潮州逃到香山境內。當時,宋端宗一行就駐紮在沙湧村一帶,當地鄉紳馬南寶為人仗義疏財,即組織起當地鄉民開設行宮以迎接宋端宗一行。一日夜深,宋端宗在睡夢中被吵醒,疑為蒙古大軍追至,不由驚慌失措。爾後,他率親隨走出行宮門口,但見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鄉民忙碌不停;近前細看,鄉民在齊心協力舂米、篩粉、蒸粉果,一問方知村裏特意烹製粉果慰勞宋端宗一行。宋端宗吃了熱騰騰香噴噴的粉果,龍顏大悅,傳旨冊封香山婦女為“孺人”,粉果亦由此馳名古今。
  
  米機緣起

  中山最早的碾米機,是1912年由劉姓旅港商人購得並帶回石岐鳳鳴路的,取名為“衛生米機”。隨後,石岐米商李德聯聯合多位資力雄厚的米商進行合作,先是收購了“衛生米機”,後又增購機器、自建廠房貫以“均安隆米機行”之名開始營業。起初,嶄露頭角的碾米機並不為老百姓所接受,大家紛紛議論用機器和電碾出來的米,吃後有不良影響,有損健康。有見於此,李德聯親自帶領同僚在“均安隆米機行”門前,用碾米機碾出的米煮飯吃,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至此碾米業蓬勃興起。

  其實,李德聯有著過人的生意頭腦,經營“均安隆”期間,他大量購進圍口灘塗的稻田,雇用長短工役進行耕種,建立船隊運輸糧穀,又添置了碾米機器,以至水稻種植、收割、運輸、碾米、送貨諸多環節形成一條龍作業。其所作所為,啟發了坊間不少米商,他們紛紛仿效“均安隆”的經營方法,以禾田為基地,以工廠為骨幹,以銷售為目的,開展碾米機的經營業務。隨後,“致祥盛”、“時時和”、“鳳鳴”、“匯安昌”、“東和興”、“民生”、“岐安”、“穗豐祥”、“泗和”等10間米機行相繼“浮出水面”,但在此後較長時間內,“均安隆”一家獨大的格局並無改變,其業務、盈利在業內首屈一指。
  
  繼承發展

  到了1936年,人口不過5萬的石岐小城,已林立有“均安隆”等14間米機行,此外農村鄉鎮的碾米業趁勢而起。據不完全統計,是時中山全縣稻田百萬畝,每年經由碾米機加工之稻穀近千萬擔,每間米店的銷售額均相當可觀。碾米業積累之巨,實為解放前中山工商業迅猛發展的一道縮影。

  抗日戰爭期間,由於日寇強征軍糧,產糧區被封鎖,穀物多被鄉民藏起來;時值港澳糧食也靠中山供給,不少軍警和土匪見有利可圖,紛紛搶購谷米運至港澳售賣。在這種情況下,中山的碾米業全部停頓了下來。抗戰勝利後,特別是在1945、1946兩年裏,中山碾米業呈“井噴”之勢,米店最多時竟達160多間。令人玩味的是,當時一間新開業的米店,取名為“有多”。

  時至1949年,中山全縣共有60間米機行,除了石岐的10多間外,其餘的分散在黃圃、神灣、坦洲、沙溪、小欖、南朗、橫欄、港口、渡頭、浪網、恒美、象角、龍頭環、濠頭、欖邊、張家邊、雍陌、古鶴等鄉(村)。(來源:中山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