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八十年前佛山豪宅八年價翻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4 17:35:35  


古書中記載著建村的規劃以及房屋買賣等。
  上世紀20年代佛山地價漲幅也瘋狂?1914年用80個銀元買下的東華里的一間“豪宅”,8年後賣出時價格就翻番,要160銀元!不僅如此,百年前佛山城市的規劃設計就非常考究,平行線裏溝渠貫,井字陣中阡陌連,甚至細化到每間屋、每條巷子的長寬都有嚴格的規定,城市的設計還採用先進的“環保”理念,規定廁所和伙房不得設在屋內,一旦違反,眾人可以齊齊動手,把這些“違章建築”強拆掉,房屋所有者不得有“異議”。

  近日,家住佛山禪城的一位花甲老人從舊貨市場淘出了一本百年前手抄本的《立村佛山腳章程》,前佛山博物館館長吳廷璋分析認為,從古籍所用紙質材料和文字中的蛛絲馬跡判斷,這本古籍最早可能寫于清代道光年間。裏面詳細記載了百年前佛山城市的規劃以及東華里一處物業的買賣情況。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梁詩裕表示,這本書記載的是非常難得的佛山早期城市規劃建設,對今天嶺南地區包括祖廟東華里等老城區的開發改造規劃有一定借鑒和啟發意義。

  古書記載百年前佛山村落規劃

  家住佛山石灣的林伯是一個民間藝術收藏的愛好者,平時特別喜歡收集佛山地區相關的小玩意,近日,他再次到廣州舊貨市場淘寶時,無意間在一堆舊書中發現了一件“寶貝”。一頁發黃的紙頁上面用行草寫就的《立村佛山腳章程》幾個字一下子吸引住了林伯的注意。林伯小心翼翼地擦去書頁上的灰塵,翻開輕薄的紙頁一看,就被裏面所記載的內容所迷住了。

  這本書的裝訂線已經幾乎脫落,玉扣紙上用整齊的行書抄寫著7頁共16章的建築規劃,詳細地記載了當年祝氏一族因為人口眾多,從原來的居住地遷居“佛山腳”,在“三世祖祠右側”這個地方建設自己的新家園。

  百年前的佛山是否雜亂無章、參差不齊?由這本書所描述的狀況來看,情形剛好相反,百年前佛山在建設的時候已經有了非常詳盡的規劃,大到一條巷道、一棟房子,小到一根橫樑、一面對著池塘的磚牆,都有詳細的規定,族人在建設房子的時候必須遵守,不得違抗。

  記者看到,古書中記載:“是村之屋式,每座橫過三間,以青磚牆計桁數(注:一桁大約等於一片瓦片的寬度),廳取17桁,兩房兩廊各13桁為系,泥牆房廊各11桁,其地橫闊包皮,3丈2尺8寸,直深包皮2丈9尺7寸,每座一概照式,直巷寬4尺5寸,橫巷闊2尺2寸,約5座留一大橫巷闊4尺5寸,其橫直巷及塘基餘地某丈某尺俱是眾地,不得據為己有,以啟爭端……”

  又有第八章中:“起屋不拘青磚泥牆泥磚,隨人自便,唯有塘基頭一連,必須用青磚,以壯觀瞻……”這一段說,起房子的時候可以隨便用建築材料,但是面向村內風水塘的那一排房子的,必須用青磚砌成,以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

  對於廁所和伙房的建設也有規定,第11章中提道:“不得在正間或屋地內起小夥糞房等屋,若有恃頑不遵,協同眾人拆平無得異議。”即假如有人在正間或者屋內起廁所和伙房的,眾人可以齊齊動手,把這些“違章建築”拆掉。 

  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梁詩裕向記者介紹說,從古籍中記載的村落規劃來看,在晚清甚至更早的時期,佛山人聚族而居的時候,已經有城市規劃的理念,在建房子的時候規劃在前,從建築群的整體風格來考慮,還有外立面的美觀,都與今天的城市建設理念比較接近了。

  “有著如此詳盡的規劃,百年前的佛山古城,一幅田野阡陌間的村落鑊耳牆鱗次櫛比,青瓦泥牆、竹籬菜畦,雞犬之聲清晰可聞的景象不由呈現在眼前。”林伯感歎。

  價值:見證清代佛山城市管理

  古書中的扉頁有提到制定建築規劃的目的:“封疆域民,建設拓土,我龍塘聚族而居,人稠地狹……擬在佛山腳三世祖祠之右側建設新村一所……”那麼書中提到的“龍塘”和“佛山腳”究竟是在今天佛山哪里呢?

  前佛山博物館館長吳廷璋在仔細研讀這本古籍之後,翻查了相關典籍,向記者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據《中國地名大辭典》記載,當時以龍塘為名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在貴州,另一個是廣東清遠,估計該祝姓族人是從廣東清遠沿北江南下到了佛山,在一個他們認為是“佛山腳”的丘陵山岡旁邊建設新的家園。

  佛山市民間文藝家學會主席梁詩裕查閱了相關資料後指出,佛山當時的“龍塘”就是佛山的朝市街,即今天的禪城區中心,普君北路西側一帶,距離東華里只有咫尺之遙。如今已經是商品樓林立的社區,難以看出當時留下的痕跡。

  梁詩裕稱,北宋後期開始,連年發生戰爭,當時的北方人紛紛舉家甚至舉族南遷,躲避戰亂,南下廣東省的第一站就是南雄市的珠璣巷,後逐漸遷往珠三角一帶,由於這些遷徙過來的北方人大多以宗族為單位“聚族而居”,因此城市建設的時候有一個詳細的規劃便變得非常重要,由書上記載的情況來看,當時的建築規劃非常詳盡,已經考慮到環保和避免以後族人糾紛的因素,建築規劃的風格在整個珠三角地區乃至整個嶺南地區都非常有代表性。

  東華里豪宅價值160銀元

  在書的最後一頁,還提到東華里一處屋宅的買賣情況,上面記載,當時一個名叫“律燕”的人,於1914年買下了“東華里大三企八座”的一處房屋,花了80個銀元,而8年後的1922年,這處房屋賣出價格為160銀元,價格翻了整整一倍。

  梁詩裕告訴記者,在清代中期最鼎盛的時候,佛山東華里是“四大家族”聚居的富人區,其房屋氣派豪華,建築美觀,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別墅群。到了清代晚期,四大家族逐漸衰落,房產也開始變賣給外姓人,這本古籍中記載的東華里房屋買賣,可能就是那個時候的。

  據介紹,東華里分前後兩段,前段建築氣派的,是當時富人居住的“豪宅”,而轉一個小彎之後,後段的房屋就是當時“中產階級”居住的地方。按照上世紀20年代初的通俗講法,“一個銀元3擔穀”,說明當時銀元還是比較值錢的。當時“律燕”買房屋的時候花了80個銀元,價格不菲,估計屬於豪宅一類。8年後“出手”時,房價翻了一番,價值160個銀元。(來源: 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