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贛南——客家人的大本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8 16:40:42  


  提起客家,不能不涉及贛南。贛南是與閩西、粵東相提並論的全國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而其“客家人”占總人口比例之大,絕對的人數之多,歷史之悠久和活動之頻繁,自非閩西和粵東可比。贛南現轄2市16縣,總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10多萬,而客家人就有680余萬,占總人口的95%以上。據統計,原籍贛南客家的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有20多萬,其中華僑分佈在東南亞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贛南,古稱“虔州”。在客籍人遷入之前,贛南除有少量當地土著——“贛虞人”居住外,幾乎是一片未經開發的原始的蠻荒之地。宋代名臣、文學家王安石描寫得最為形象:“大山長穀,荒翳險阻”,“地曠人稀”,荒涼閉塞,人跡罕至。贛南的開發,得益于秦始皇。據學者考證,秦代興國上洛山居有“木客”,他們是秦始皇為建阿房宮,派來伐木的降卒。這便是最早進入贛南,開發贛南的客家人。贛南客家人的主要來源,是中國歷史上的七次人口遷徙潮流。第一次,是秦漢時期,大多是秦始皇派遣來的“譎徒”、“遣民”,如興國上洛山的伐木客之類;第二次,是在魏晉“五胡十六國”的“動亂時期”;第三次,是在唐中葉及五代十國動盪時期;第四次在宋末,現贛南北部的寧都、石城、興國及於都、瑞金諸縣北部之居民大都源于這四次南遷或閩西的回遷;第五次是在元明時期,南康、贛縣、於都北部、上猶東部、信豐、安遠北部,屬這時期從贛中客家先民而遷來的;第六次,是清代江、浙、閩、粵居民的內遷,贛南南部和“三南”、尋烏諸縣屬此時期從閩粵回遷的。最近一次,是在民國至抗日戰爭時期粵東、北的難民湧向贛南謀生,也屬“回遷”性質。這多次的遷徙,大多是遷出地發生戰亂、災難,“人滿為患”,而贛南憑它的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條件,恰好為熙熙攘攘尋家覓舍的“徒人”提供了一個去處,一塊生活的土壤,一個可以繁衍生息的空間,如同物理學上的“總量平衡”定律。

  “客家”作為一個民系,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經濟生活、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心理素質的規範。贛南客家最為突出的特點,除地域等外,就是它的語言——客家方言。贛南的客家方言與其主體的來源及長久繁衍生存有著原本關係。總體上說,它來自北方,有著明顯的唐宋古音特點,過程上它又有許多遷自長江流域的客家先民,又帶有江西等地方言的薰染,南部由於近鄰閩粵,受閩粵客家話影響;因此,贛南客家土話基調、基音、基本詞彙大體相同,但由於個體各別,各縣、市之間有一定的差異,常常是相互之間能“聽得懂”,能“對話”,但“不和諧”。

  贛南客家人的另一個共有的突出特點是心理上的進取精神、鄉土意識和純樸務實精神。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曾多有稱道。蘇軾曾以“亢志厲節”概括,李太初用“勁健尚義”讚歎;而文天祥則形容得更為深刻具體:“山川之稠繆,人物之亢健,大概去南漸近,得天地之誨,不可以形威懾,而可以禮義動。”贛南的客家文化孕育了不少英才,他們是贛南客家人的代表,贛南客家人的驕傲。如江南第一宰相鐘紹京、盛唐詩人綦毋潛、北宋名醫陳恕、宋代詩人曾幾、散文家魏禧、書畫家徐思莊和羅牧、孫中山先生的先祖孫勰以及近代經濟學家郭大力等。在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贛南客家人民為爭取翻身解放,獻出了幾十萬人的生命,也產生出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將軍,如古柏、蕭華等等,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產生了54名將軍的興國縣,素有“將軍之鄉”的稱謂。

  如今,“京九”鐵路從贛南客家腹地貫穿而過,與“京九”分叉平衡的105等幾條國道也以日漸一新的面貌坦露在客家地域,古老的虔州,進取的客家人,必然能以最新最“嶄”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

  作者:周建華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