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張弼士:中國葡萄酒之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2 16:45:24  


  當我們打開電視、報紙等媒體,耳聞目睹“傳奇品質,百年張裕”的中國葡萄酒馳名品牌廣告時;當我們陶醉在金獎白蘭地、解百納幹紅、雷司令幹白、味美思等世界名葡萄酒的醇厚芳香時,我們不應忘卻一個人——張弼士:一位出生在大埔的客家驕子,被海內外人士譽為近代著名愛國僑領、振興中華實業先驅和“中國葡萄酒之父”的傳奇人物。

  最近,大埔縣委、縣政府正在積極實施“名人名居”戰略以推動“人文興縣”,他們把梅城至大埔張弼士故居的旅遊線路列入了“梅州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特色線路”加以重點保護開發。

  ●南洋首富與著名愛國僑領

  走進那如同張裕葡萄酒一樣令人回味的歲月,我們會發現,在他的身上,不僅有著波瀾壯闊的傳奇,更有著令人盪氣迴腸的精神。

  張弼士(1841年—1916年),別名振勳,大埔西河鎮黃塘車輪坪人。小時候家境清貧,只跟隨在鄉村當塾師的父親讀過3年書。18歲時張弼士毅然隻身遠赴南洋荷屬巴達維亞(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謀生。張弼士從當一家米店勤雜工幹起,經過10年左右的艱苦卓絕的打拼,一躍成為當時個人資產達白銀8000萬兩的南洋華人首富。張弼士以愛國愛鄉的精神和鐵骨錚錚的民族氣節給當時海內外華人以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也給當時積貧積弱的祖國和舉步維艱的革命事業以慷慨支持:——辛亥革命初興,張弼士即鼓勵兒子張秩捃加入同盟會。當革命黨人在海外秘密活動時,張弼士便指示其南洋企業秘密援助,並通過胡漢民暗助孫中山30萬兩白銀。辛亥革命爆發後,張弼士又向孫中山捐贈一筆鉅款,後來他還給福建民軍捐贈白銀7萬兩,1904年又為東海海防捐籌鉅款。

  ——1900年黃河決口成災,他深為同胞遭難而憂慮,發起募銀百萬餘兩賑災,清廷賜建“樂善好施”牌坊。

  ——張弼士在海外弘揚中華文明更是不遺餘力,在新加坡等地,他創辦了中華學校和應新華文學校,又專門設置福利基金為外出學子輔助學費。在他的帶動下,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相繼興辦了8所華文學校。

  張弼士的拳拳赤子之心,殷殷報國之志可見一斑。

  ●紅頂商人與中國工業化先驅

  張弼士深受清廷器重,是地道的“紅頂商人”。他不僅馳騁於晚清時期的國內政商兩界,還經常代表清政府在海外叱吒風雲。他先後擔任清政府駐新加坡總領事、商部考察外埠商務大臣、閩粵兩省農工路大臣、欽命頭品頂戴、光祿大夫、粵漢鐵路總辦、佛山鐵路總辦等職。民國初年,還被任為總統府顧問、工商部高等顧問、立法會議員、全國商會聯合會長等。

  儘管張弼士是一位深得晚清政府看重,甚至見了慈禧都可免跪的紅頂商人,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後來北洋軍閥政府的相互傾軋,他卻看得十分透徹,故對參政並不熱心,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傾注于“實業救國”。

  張弼士主張“主權自掌,利不外溢”。他常對人說:“生為中華民族,當效力于中華民眾。”他不惜把大量資金移歸祖國各地興辦大批現代工業企業。1892年,張弼士應邀回國共商實業興邦大計並親赴煙臺考察。考察完畢後他立即決定投資300萬兩白銀,開闢3000畝葡萄園,紅紅火火建造了中國第一個、也是亞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工業園基地,成立了以其姓氏“張”開頭,以“裕”取意祖國昌隆興裕的“張裕葡萄釀酒公司”;1905年,歷時11年的亞洲最大地下大酒窯建成。1914年1月20日注冊商標張裕“雙麒麟牌”的葡萄酒橫空出世。1915年,張弼士應美國總統威爾遜邀請,帶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張裕的4種葡萄酒(可雅白蘭地、紅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了一個金獎三個優等獎!這是中華民族的產品在世界上獲得的第一塊金牌!中國人從此擁有了令西方人稱道的金獎白蘭地和系列葡萄酒,打破了洋酒不可戰勝的神話!

  除了創辦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外,張弼士先後在國內興辦了10多家現代工業公司。據專家學者考證:張弼士是中國第一輛拖拉機的製造者,第一批工業化國產機器制磚廠、玻璃製造廠、機器織布廠的創始人。

  ●說不盡的百年張裕

  有人說,“張裕”是一座“文化金礦”。100多年過去了,他和他親手締造的世界品牌給世人留下了無窮的精神財富。歷史不會忘記,1912年,孫中山先生到“張裕”參觀時揮毫寫下了“品重醴泉”四個大字;1954年,周恩來總理用張裕金獎白蘭地在日內瓦會議期間宴請與會代表,被稱為“金獎白蘭地外交”;1992年張裕公司成立百年慶典,江澤民同志親臨視察並寫下“滄浪欲有詩味,醞釀才能芬芳”的佳句。 


  帶著對歷史人物的虔誠“朝聖”之心,記者驅車來到位於大埔縣西河鎮的張弼士故居光祿第。這是一座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歷經百年風雨而保存完好的“大宅門”,建築面積約4180平方米,三堂四橫一圍,共有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是罕見的大型客家圍龍屋。其飛簷斗拱、雕樑畫棟的建築氣派不亞于山西“喬家大院”。院門前有清政府御賜“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牌坊,正門上的“光祿第”匾額為清代名臣李鴻章手書。

  記者欣喜地看到當地黨委政府正在為弘揚這位歷史人物大做“文章”。至目前大埔通過多方籌資共投入資金近100萬元,修繕了故居、擴建了停車場等旅遊配套場所、張裕酒文化展館、客家民居文化圖片展室等項目,並把包括故居、附近山地、碼頭、田園、村落列入了面積達88.9萬平方米的旅遊用地控制規劃範圍,一個以張弼士故居為中心的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呼之欲出。

  誠然,張弼士留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宏大的故居、金牌的商標和名酒的芬芳,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意味深長的酒文化和偉大的客家人精神。在實施“四個梅州”戰略和建設“世界客都”的今天,我們有信心也有一種使命,要將這位“實業救國”先驅的遺志發揚光大!(來源:梅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