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尚紀:爲珠江立傳第一人
——《中国评论》2002年9月号“中华智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08 22:13:59  


  中評社訊/在世界上,爲江河立傳,僅有德國作家路德維希《尼羅河傳》,曾轟動一時,上世紀30年代由商務印書館作爲“萬有文庫”的一種翻譯出版,介紹給中國讀者。40年代初,侯仁之先生萌芽發過寫《黃河傳》的念頭,但因各種原因未能如願。此後爲江河立傳之事無人問津。近年江河環境生態問題備受關注,地域文化熱也方興未艾。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河北大學出版社最近隆重推出一套“大江大河傳記叢書”,其中有一部《珠江傳》是爲珠江母親而寫的。作者把珠江比作一位歷史巨人,飽含激情寫出了她幼稚的童年、壯麗的青年和成熟的壯年,在多個層面上展現了珠江母親河的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鐵與血的鬥爭,歡樂與苦難、創傷與呐喊,以及獨特的心路歷程和光輝燦爛的前景,尤其是書中所反映的珠江母親那種融通中外、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文化風格,洋溢著感人的精神力量。該叢書面世後,立即在全國引起强烈反響。《熱情撼山河,流筆寫春秋》、《母愛萬古流》、《尋找珠江的文化風格》等爲題的書評代表了廣大讀者的心聲。有論者說作者有“詩人的氣度”、“哲人的思想”、“科學家的作風”。該書還在台灣高雄宏文館出繁體竪排本。

  這位作者就是現任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司徒尚紀。他上世紀60年代初在中山大學攻讀經濟地理,畢業時正值“文革”高潮,因沒有深深捲入運動漩渦而贏得時間,讀了不少當時被視爲“四舊”的好書。後作爲勞動鍛煉、接受“再教育”部落的一員,在屈原放逐行吟的洞庭湖畔過了一段艱苦歲月。以後他在湖南當過圖書發行員、礦産業務、地質技術員、採購員等,不管外界風雲怎樣變幻,個人命運如何多桀,他始終堅信專業不敗,在“讀書無用”的喧囂聲中尋找和保持一小塊綠洲;他堅持讀書學習,爲以後從事歷史地理研究夯實了深厚的文史功底,掌握了過硬的野外工作本領。

  1978年科學春天一到,他即投身于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山大學徐俊鳴教授門下,考取歷史地理研究生。在取得碩士學位後,又以不惑之年,負笈北上,成爲中科院資深院士、北京大學候仁之教授第一位歷史地理博士研究生。他的博士論文《海南島歷史上土地開發研究》,深刻地總結了歷代治理海南的經驗教訓,指出行政級別低是導致海南社會經濟落後的一個主要原因。論文通過後立即被出版,爲海南建省提供了决策上的重要依據,也是一份獻禮,幷于1989年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在此後10多年時間裡,他獲得幷獨立完成五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獨著或主編論著17部,合著3部,發表論文120篇,約共650萬字。

  這些凝聚著他全部心血的研究成果,不少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在同齡人中堪爲翹楚。他的《簡明中國地理學史》爲嶺南人所編著的第一部地理學史,打破了以往地理學史作者皆爲嶺北人舊例,還嶺南地理學應有的歷史地位。《嶺南文庫》叢書爲建國以來廣東省最大一項文化建設工程,至今已出版60多種,司徒尚紀一人便佔了三種,即《廣東文化地理》、《吳尚時》(地理學家傳)、《嶺南海洋國土》等。該叢書獲1997年中國圖書最高檔次的“國家圖書獎”。其中《廣東文化地理》全面展現了珠江流域主要省區廣東文化風景綫,被學術界視爲最成熟文化地理著作,1997年入選廣東省“百書育英才”書目,去年又被重版。而《嶺南海洋國土》一書,爲中國首部區域海洋地理著作,出版後欣逢1998年國際海洋年,深受讀者歡迎。他主編《廣東歷史地圖集》,集廣東史地研究成果之大成,全面復原、再現廣東自然、人文社會在各斷代之風貌,也是中國第一部綜合性區域歷史地圖集,成爲讀史、修志常用工具書,也充分體現了他淵博的自然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修養。他主編的《肇慶市地名志》,不但體例嚴謹,考證周詳,而且對西江地區保存最多古越語地名,如馬、麻、那、古、良、六(祿)等釋義問題作了深入探討,在同類地名志中堪爲鳳毛麟角。

  最近面世的《嶺南歷史人文地理——廣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較研究》作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和成果出版資助項目,在中國對民系(族群)作了難度很大的首例橫向歷史人文地理比較,獲得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專家高度評價,認爲是一項有國際水平的學術成果;特別是他提出民系文化差异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有深遠影響的思想,在當前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和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基於他創造性勞動和杰出學術成就,司徒尚紀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去年被聘爲廣東省政府參事,擔任過中山大學學術委員、學位委員、廣東省學位委員、廣東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以及五邑大學、嘉應大學客座教授等社會兼職。

  稿件來源:中國評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